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不一樣的博物館 懷舊電器全都有

記者 溫元樸 / 攝影 蕭應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09/12/02 22:46
最後更新時間:2009/12/02 22:46

看過3D電視,也見識了環保大樓,今天要來懷念一下古早味。現在一般民眾家裡,大概都是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彩色電視開始普及,才不過40年,現在看起來像古董的電視機,當年可是會招來左鄰右舍藉故串門子的奢侈品;另外全球第一台CD隨身聽,足足有4張CD唱片外殼厚,更炫的是65年前的電鍋,因為它是木頭做的。

打開超薄MP3,沈浸在個人音樂世界,是多數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寫照,不過您還記得80年代,是用什麼聽音樂嗎?展示小姐:「這是世界第一台攜帶式CD隨身聽,面積跟一張CD唱片差不多,厚度就跟這個木頭原型一樣,大約等於4張CD外殼疊起來。」

1984誕生的第一台CD隨身聽,今年剛好是1/4個世紀,陪伴5、6年級生渡過青春歲月。不過這還不是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因為更炫的東西在這裡。

看得出來它有什麼功用嗎?原來這是一個電鍋!圓形木桶裡只有兩片鋁製電極板,在日本戰敗的1945年研發,不過水量、電壓難控制,白飯往往被煮成稀飯,最後沒能上市,也成了館藏中最特別的一項。

另外這張1946年上市的電毯,只靠2張美濃紙黏上網狀鎳鉻合金,竟然也在一甲子前,陪伴民眾撐過寒冬。

現在演進到3D立體畫面的電視,原型就是1968年這台賣翻天的彩色電視,現在看來古色古香的特麗霓虹(Trinitron)映像管,當時可是領先全球;輕薄如紙的最新電子書,在40多年前還是體型厚重的文書處理器。

面積不大的歷史資料館,卻像是一部近代電器發展史。展示小姐:「錄音帶之後是CD接著是MD,再來是記憶卡網路隨身聽。」

50年代的收音機,70年代的卡帶,80年代的CD,到現在的附螢幕MP3,人類半個世紀的視聽大躍進,濃縮在250件經典產品中,也印證科技來自人性。

#電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79

0.0374

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