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建制派思維將主導外交政策,學界認為更穩定且可預測。但川普執政4年世局深刻變化,拜登修補盟邦關係並與中國在競爭中合作將面臨重重阻礙。
川普上任後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在貿易、科技等層面對北京強力施壓。過去一年,美中關係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不斷惡化,從相互制裁、驅逐記者到關閉領事館,雙方互鬥使出以往難以想像的手段,關係也下探建交40多年來谷底。
川普任期尾聲仍不鬆手,除下令禁止透過支付寶等8款中國應用程式交易外,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也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被視為鞏固強硬抗中格局之舉。
這些作為拉高拜登執政後與中國重修舊好的難度,但學界普遍認為,由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領導的外交團隊雖然是建制派歸位,美中關係卻難重現昔日光景,在中國崛起且對美國威脅日增的背景下,華府仍將把北京視為戰略競爭者。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預期,拜登將與盟邦合作面對北京,強調民主、人權和法治,但美國對中政策並非「從黑變白」,而是以更穩健的作為防止中國過分擴張實力。
多位專家形容拜登執政後美中關係將更具「建設性」,言下之意是兩國在國際間競逐時保有合作空間,有別於川普任內雙方幾乎全面對抗的局面。
可供參考的是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推動重返亞太戰略,將更多軍事資源調往亞太地區、在南海主權仲裁案中扮演影武者、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嘗試圍堵中國。但美中仍發揮領導作用,促成全球190多國簽署劃時代的巴黎氣候協定。
曾在國務院任職逾25年的董雲裳(Susan Thornton)是深信美中合作領域寬廣的前官員之一。
她認為中國內部穩定、亞太地區和平、美中各自提升經濟實力符合雙方利益,但這種建制派觀點不見容於川普政府。她於2018年7月卸任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2020年1月出掌美國智庫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亞太安全論壇(FAPS)。
拜登勝選後,NCAFP發表報告敦促兩岸在欠缺官方對話的情況下加強傳遞訊號,以防台海危機,頗有歐巴馬時代美方鼓勵兩岸對話避免誤判的味道。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期也取道美國智庫,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視訊研討會呼籲中美重建戰略對話架構,透過對話管控分歧、穩定雙邊關係。
歷經川普執政擺盪4年,美中台關係看似會在拜登上台後趨於穩定,但路線修正與重拾互信需要時間,美中戰略競爭格局也限縮合作空間。雙方在第五代行動通訊(5G)等涉及安全的領域將難以攜手,經濟與金融脫鉤趨勢也可能延續下去。
在美國國會朝野都主張強硬面對北京的情況下,拜登政府不大可能要求英國、澳洲等盟邦收回成命,毫無限制讓華為等中國電信設備廠商布建5G網路。美方如再度邀請共軍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允許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恢復運作,理由也將被嚴密檢視。
再者,拜登重視人權,如為氣候、抗疫等合作機會而對北京打壓香港公民自由視而不見,勢必會在國內遭遇反彈,這是美中改善關係遭遇的重大難題。
美中關係難修補之餘,拜登另一挑戰是恢復美國與歐洲緊密關係,這牽涉到他誓言聯合盟邦對抗北京的棋局。
川普執政4年擁抱單邊主義,屢屢對歐洲盟友加徵關稅、批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導致美歐關係傷痕累累。歐洲聯盟與中國談判7年的全面投資協定近期達陣,被視為拜登上任後將難以和歐洲盟邦圍堵中國的跡象。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6日在一場線上座談會說,美歐關係經歷75年來最嚴重波折,歐洲擔憂川普主義4年後可能回歸,拜登執政雖能讓歐洲稍微安心,卻不一定能化解歐洲對美國政局的疑慮。(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