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推動無現金社會 央行數位貨幣或與民間電子支付並存

作者 台灣銀行家
發佈時間:2021/03/11 15:33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19 23:16
央行數位貨幣發行計畫已進入第二階段試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央行數位貨幣發行計畫已進入第二階段試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陳鴻達

【台灣銀行家】央行數位貨幣推廣過程中,制度的設計與民眾使用習慣,遠比技術問題複雜。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對於央行數位貨幣,都是採穩健審慎的方式推動,「不急於搶第一,做得正確更重要。」

 

緊跟著國際發展的腳步,我國央行的數位貨幣發行計畫也進入第二階段試驗。在2020年12月的理監事會議資料中表示,該計畫預計2年內完成,相關技術以及環境條件成熟後,樂觀預期4到6年後可上路,但是也可能需要7到10年。或許有人會問,央行開出的這個時間表會不會太保守?

若細看央行將試驗場景分為三大類,包括大額交易的款券同步交割、境內消費支付與轉帳,以及跨境小額匯款,便可知道這其中涉及眾多環節。這不只是資訊技術問題,還涉及目前電子支付制度的整併,以及社會環境的成熟條件。

目前台灣央行規劃採用雙層式架構,透過銀行等中介機構向民眾提供開立數位貨幣錢包與支付相關服務,這與中國等大多數國家相同。也就是說央行發行數位貨幣後,透過商業銀行發給一般民眾。銀行每取得一定數額的數位貨幣後,央行就要扣減該行等額的存款準備金,跟銀行從央行取得現金是一樣的。民眾跟銀行提領數位貨幣後,錢是放在其手機上的央行數位錢包。民眾消費轉帳時,就透過手機錢包來進行。
 

現金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由於央行數位貨幣是法定貨幣,民眾交易時有收受之義務,沒有手機或銀行帳戶的人如何使用央行數位貨幣?對於這個問題,央行擔心排除這些人使用央行數位貨幣,會有違反普惠金融之譏,因此媒體報導說,「央行的規劃,開立CBDC錢包無需綁定銀行帳戶、金融卡或信用卡,能降低使用門檻,無論大人、小孩,只要會花錢的人,有能力開CBDC錢包的人,都能使用CBDC數位貨幣。」但這種說法又可能與其雙層制度設計有出入,細節上如何規劃也未說明。

事實上,央行無須為了這些細節而影響其制度規劃,因為央行數位貨幣是人們除了現金之外的一種選擇,不是要完全取代現金或電子支付。央行數位貨幣若對某些人不適合或不方便使用,也不會影響其權益,因此不會違反普惠金融的原則。例如沒有手機與銀行帳戶者,可使用悠遊卡或一卡通進行無現金交易。至於消費者使用的是央行數位貨幣(M0),或是電子支付(M1或M2),這對消費者的權益影響並不大。

若央行堅持要給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一個數位錢包,除了增加央行的行政負擔外,具體的功能也微乎其微。問題包括如何為錢包儲值?因為若沒銀行帳戶可綁,無法很簡便地為數位錢包儲值。若規定沒有帳戶的人可拿現金到銀行,要求銀行將其轉換成數位貨幣並存放在其電子錢包,雖然技術上沒有問題,但便利性還不如拿現金直接為悠遊卡儲值。此外,若沒有手機等支付載具,也無法進行收付,需要也給其一個電子錢包以示公平嗎?這意義何在?

大陸已開始進行數位人民幣試行計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中國去年試行人民幣數位貨幣

中國人民幣數位貨幣為了讓沒有本國銀行帳戶的外國觀光客也能使用,規劃可憑手機號碼或電子郵箱開立電子錢包。但具體程序要如何設計,才能提供有意義的支付服務,又不違反洗錢等相關規定,這恐怕又要傷腦筋。事實上,若為解決外國觀光客的支付問題,建議在機場多宣導購買儲值使用悠遊卡或一卡通,回國時再辦理退卡與押金即可。

 
中國從2020年5月開始在各地展開試行計畫,例如蘇州公務人員每月的交通津貼,有一半改發數位人民幣,之後深圳與蘇州又以發紅包的方式招攬參與試行的民眾。民眾先參加紅包抽籤,主辦單位以簡訊通知抽中的民眾,並引導下載數位錢包的App。民眾在領取紅包時須設定App,並須綁定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帳戶,後來又增加了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民眾花完紅包金額後,可用綁定銀行進行儲值。整個試行計畫的參與民眾、店家與時間都有固定限制,並非全面開放,且時間一到未用完的錢包就失效。

另外據了解,目前規劃的錢包,依金額進出的大小分為四個等級,開立的要求也不相同:

第四類帳戶需要手機門號或電子信箱;第三類帳戶需要手機門號或電子信箱+身分證;第二類帳戶需要手機門號或電子信箱+身分證+銀行帳戶;第一類帳戶需要臨櫃辦理(企業帳戶)。

由於KYC(Know Your Customer)與反洗錢等金融監理越來越嚴格,因此中國對支付寶與微信「實名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幾乎都要有銀行帳戶才能申請,對於沒有銀行帳戶的小孩,就必須依附在其父母名下。現在若為央行數位貨幣的普及而放寬規定,這是否恰當?值得思索。

KYC與反洗錢問題值得關注

 
要求綁定銀行的好處是,銀行開戶時已經進行過KYC,因此較容易掌握。現在要求人民幣數位貨幣放寬的理由,並不是基於普惠金融給小孩或弱勢者數位錢包,而是著眼讓外國人在境內外使用。特別是有許多人認為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好工具,更是一旦中國被SWIFT封鎖排除時的替代方案。但這都不是正規作法,並且一旦廣開此門,所衍生的KYC與反洗錢問題將更嚴重。

央行在其理監事會的報告中指出,國內電子支付雖然使用起來多元便利,但民間支付業者在營利及商業競爭的考量下,通常傾向發展獨立、封閉的支付網絡,而未與其他業者共享,導致各支付品牌不互通,形成支付市場碎片化的現象,也因為互通性不佳,影響支付效率與使用意願。

在央行的帶領下,紛亂的QR Code支付規格將更容易整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將更容易展開

因此有需要推動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以期整合紛亂的QR Code規格,惟市占率較大的LINE Pay與街口支付都尚未加入。雖然有人主張參考新加坡在2019年通過的《支付服務法》,授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可要求支付業者採用共通QR Code標準,以增加彼此的互通性。這項建議在目前實施的難度很高,但未來央行數位貨幣實施後,因為是法定貨幣,所有商家都必須接受。屆時在央行數位貨幣帶領下,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將更容易展開。

另外,台灣許多小商家不收受電子支付,原因是手續費高達2至3%,而造成如此高手續費的原因,應該是消費者喜歡綁信用卡來支付。如此不但拉長支付的流程與環節,增加行政成本,又影響店家接受的意願。而中國的支付寶或微信跟店家收的手續費,因達規模經濟且沒綁信用卡,大概是消費金額的0.6%。

台灣民眾可能會偏好享受有延遲支付效果的電子支付(因綁信用卡),這對未來台灣實施央行數位貨幣將是一大阻礙。但因小商家不用支付手續費,再加上店家收取央行數位貨幣後,錢是瞬間入帳,這將是推動央行數位貨幣的誘因。未來台灣在推動無現金社會的過程中,央行數位貨幣與民間電子支付應該會並存。

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因為有龐大的市場,且其所屬集團擁有綿密的生態系,因此累積可觀的消費資訊。蒐集分析支付過程相關資訊,不但可用來判斷顧客的消費偏好作為提供新產品的重要依據,也可作為對消費者的信用評分。這對該集團介入相關活動時提供非常強大的議價空間與話語權,因此有人說,其價值將超越支付本身。

未來央行數位貨幣可能市占率第一,累積的大量資訊,其所有權歸屬為何?若都鎖在央行資料庫,這對FinTech的發展會造成什麼衝擊?這又是一個值得仔細探討的課題。

在央行數位貨幣的推廣過程中,制度的設計與民眾使用習慣,絕對遠比技術問題複雜。因此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對於央行數位貨幣,都是採穩健審慎的方式推動,比較積極推動的應該是中國和巴哈馬。中國因為國際政治的戰略布局,賦予人民銀行數位貨幣許多額外的任務,發展特別積極,也給台灣不小壓力。

巴哈馬人口分布在700多座島嶼,支付基礎設施缺乏,居民多半仰賴現金交易且處理成本高。其他國家因較無迫切性,因此大多像美國聯準會的立場一樣,「不急於搶第一,做得正確更重要。」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TVBS每日熱搜榜

台灣銀行家月刊

#央行#數位貨幣#貨幣#現金#電子支付#QR Code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86

0.0734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