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誕生勢必改變產業結構,也讓許多的工作者感到威脅,像是重複性高以及不需要跨領域的工作都可能被取代,不過像是醫護、體育以及娛樂類工作就很難被AI取代,但危機也許就是轉機,尤其增加AI技能平均還可以有加薪的機會,因此未來的世界也可能一分為二,也就是會不會使用AI。
資深軟體工程師Conrad:「當初在2020年底這個東西剛出來的時候,我非常慌就是蠻焦慮的,因為剛開始使用就覺得,它可以做到很多我日常在做的事情這樣子,那就是換一個方向它其實也是可以,它其實可以反過來,是加速做程式設計要做的事情好了,那我可能需要去看一些文件,然後去找一些資源之後,然後再去做程式編碼這件事情,那如果今天就是有這個AI輔助我的話,我可以讓這件事情加速。」
Conrad平時的工作,包含軟體網頁開發網站維護等,如今的AI誕生後,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工作,也被認為是容易被取代的一項工作,工作者又該如何接招?
國際人才平台創辦人劉君羿:「也就是說如果是單一職能的工作,可能會更容易被AI取代掉,但如果他是跨職能的工作,那可能相對不會那麼快就被取代掉,從企業角度來講企業在招募上,優先應該會改變策略,可能也是先轉向更具有策略能力的人的招募。」
職能多元的求職者,在這時也就相對吃香,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最新報告,從2019年至2023年職缺變化來看,容易被AI取代的職位,包含使用者介面設計減少46%;動態程式語言設計減少37%,電話行銷和電腦繪圖等職缺都快速減少,不過也有工作絲毫不受影響像是醫護。
雙和醫院副院長陳龍:「我想醫療最重要是一個溫度,而且是人跟人的一個對話,AI其實它是一個輔助的角色,當然其實很多人會講說未來的世紀會變成什麼?就是會AI的人跟不會AI的人。」
畢竟醫療照護必須透過細部的觀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能完成,不過AI的產生,也為辛苦的醫護工作減輕勞力負擔。
雙和醫院副院長陳龍:「從AI的技術之後它只要30秒,那我們它把一些有問題的地方幫你圈起來,醫生再花5分鐘把它確認準確度到98%以上,比人從頭到尾去看20分鐘還準,你要不要用這個AI絕對要,所以以後這些醫師才會做了更多的服務,然後更有時間去跟病人去做溝通。」
像是手寫病例交給AI,醫護人員就能騰出時間做研究或是照護病患,另外表演藝術體育和娛樂類的工作等,也同樣不容易被取代。
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其實根據我們調查發現,有九成三的上班族認為如果學習AI技能,對於他未來的職涯發展是很有幫助的,甚至他們認為如果自己會AI技能的話,可以幫自己加薪6736元,所以他們認為學習AI對於未來的職涯,可能是一個更寬廣的道路。」
國際人才平台創辦人劉君羿:「也可以把他視為一個轉型的機會,那比較AI能夠直接進行的例如說,比較例行性的事務其實是可以請它幫忙,反過來這樣應該是,可以增加個人的生產能力,然後跟轉而去專注在策略,或者說其他管理的事情上面。」
尤其全球面臨缺工問題,AI的興起也勢必讓產業結構改變。
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人類可以運用AI去解放自己的雙手,去取代很多勞力或者是密集性重複的工作,因此真正達到工作生活平衡,所以其實我們也會鼓勵上班族,可能可以學習AI技能。」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