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台北市長選情外界多視為三足鼎立,面對國民黨、民進黨參選人,現任市長柯文哲訴求為「走中道」,要深化無黨籍形象,打一場跳脫藍綠對抗的選戰,連「造勢」都要與眾不同。
在確定與民進黨分道揚鑣後,柯文哲拚連任之路也愈來愈清晰,如加深自己「無黨籍」定位,訴求跳脫藍綠對抗,從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風波到文化大學宿舍爭議,他高舉「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大纛,就是最好證明。
身為現任市長,柯文哲擁有龐大行政資源,競選主軸也與就任3週年的主題「進步價值,光榮城市」相同,實現原則是務實與對話,實現目標是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等普世價值。
柯文哲認為,將市政做好就是最好的宣傳,只要能落實上述的普世價值,市民就會幸福、有光榮感,而一切源自於市政基礎建設夠穩健、夠紮實,因此,面對對手質疑時,柯文哲採取「專業問題專業解決」態度,由各局處親上火線回應,也趁機檢視政策的不足。
對柯文哲而言,錢是魔戒,偏偏選舉大規模的動員與造勢,需要大筆金錢,一旦接受財團捐款,將踏入一個永不止息的循環,為把選舉氛圍、費用壓到最低,他選擇不設競選總部、不印文宣、不插旗幟、不接受財團捐款。
當選舉部分活動需要經費時,柯文哲的競選團隊會在平台上募資,寫明所需的每一筆細目,讓支持者知道「所捐的每一分錢都用於何處」,至於他抵押房子所貸的錢,全數用於人事。
因此,在這場選戰中,柯文哲連「造勢」方式都要與眾不同,不辦造勢晚會「喊聲凍蒜」來炒熱氣氛,而是可能與不同族群進行主題對談,就事論事,既節省財力物力,也加深市民對市長的信任。
擅長打網路戰的柯文哲,針對不同「客群」,透過臉書(Facebook)、IG、推特(Twitter)、LINE各種社群軟體、網站宣傳市政、行銷自己,如臉書多闡述市政政策、IG呈現生活化的自己、推特著重於與外國網友互動等,LINE@因應選舉而成立,直接鎖定長者族群,要爭取最大支持。
此外,透過頻繁「下鄉」,柯文哲誓言要走完台北市456里,所謂「里長意見是政府的末梢神經」,勤走基層有助於建立夥伴關係、掌握地方脈動。不過,柯文哲平常行程多,所以多半配合當天活動來拜訪周遭里長,節省時間、提升效率。(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