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上任一周年,兩岸交流全面緊縮,「賴十七條」除了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更首度將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政府對兩岸政策持強硬態度,相較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期,兩岸關係出現巨大變化。學者分析,其實蔡賴整體兩岸政策調整不大,但兩岸關係變化卻很大,是因為外在環境變化很多,包括現在中美對抗已經是「核彈等級」,此外,現在的習近平侵略性更強,對台政策也會更沒耐心。

蔡、賴兩岸關係差很大 美中成最大變數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接受《TVBS新聞網》訪問時指出,蔡、賴第一任期的兩岸關係差異非常大,雖然兩人屬同政黨,但蔡英文第一任期銜接前總統馬英九,馬政府時期,兩岸之間人員貿易往來,非常密切頻繁,雖然2016蔡英文就職典禮上的演說,被北京視為「未完成的答卷」,但雙方都處於相互觀察的狀況,紅綠之間的學者、非正式互動都還是存在,這是現在賴政府目前看不到的。
他進一步指出,蔡英文面對兩岸議題仍以《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看待,但賴上任後,完全沒有提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顯見兩任總統的兩岸政策核心價值已有變化。

「蔡、賴第一任期的差異,除了兩岸的定位為外,國際情勢也差距非常大」,張登及說,即便蔡英文跟賴清德的第一任期內,都遇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但2016年的美中競爭關係主要戰場是貿易戰,沒有擴散到新冷戰、全社會、全政府的競爭;而拜登上台後,對於部分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川規拜隨」,整個西方集團跟大陸對峙嚴重,而民進黨長期的策略是跟著美國走 ,以至於蔡第二任期跟大陸關係趨於緊張。
而賴清德上任後推出的「賴17條」,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張登及說,「賴17條」著重在共機擾台等軍事安全,以及大陸經濟文化人員、網路滲透,考量這些因素推出賴17條以管制有潛在風險的互動;近日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的特別預算案,可以看出強調台灣要更加重視對對岸經濟社會,以及軍事防衛的措施,都往這個方向走。
至於兩岸關係是否不可逆?張登及認為關鍵在於美中關係,「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變數,就是美中會對抗到什麼程度」,民進黨執政基本採取緊追美國的戰略路線,美中對抗若持續,民進黨就會採取嚴格管制、終止民間來往,除非美中關係緩和,例如針對美國關稅制度,在某一時間出台協議,或是雙方領導人能通電話、見面溝通,雙方關係若和緩,台灣對陸的相關緊縮政策也能緩和
他又指,倘若川普任內中美關係無法改善,那「賴17條」造成的兩岸交流中斷恐怕會持續很久,且讓對立情勢更嚴重。

中美對抗已達「核彈等級」 馬時期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他說, 蔡英文8年任內提到兩岸維持現況,賴清德也是大同小異,包括就職典禮及國慶演說也都提到維持現況,讓國際社會知道我方對台海安全及穩定,維持既定政策,認為整體政策上沒有太大調整。
不過,王宏仁續指,雖然蔡賴整體兩岸政策調整不大,但兩岸關係變化卻很大,是因為外在環境變化很多,包括蔡英文第二任期遇到香港反送中事件,突如其來外在事件,也影響蔡英文對兩岸關係表達更為強硬、直接的立場;賴清德也是,蔡賴都有碰到川普,但川普第一任的中美對抗還屬於可控制的經貿議題,現在賴政府面臨到的中美對抗,已經是「核彈等級」,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中美高度衝突,夾雜很多不確定因素。

「蔡、賴面對到的習近平,也是不一樣的」,王宏仁認為,蔡面對到的習近平較為自制,但現在的習近平侵略性更強,若習近平要連任第四屆,就有更強烈的連任壓力,對台政策也會更沒耐心,手法上軍事恐持續維持高壓外,對台國安滲透和間諜活動頻率也將上升,且面對民進黨邁向連任第三任總統,對岸也會認為民進黨長期執政是相當有可能發生的, 就會想更強化對台灣方方面面的掌握, 與此同時,賴清德就必須有反制政策出來。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1/朝小野大!「不妥協的總統」內政頻卡關 藍白夾擊難拚民意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3/台積電赴美、關稅衝擊 台鏈科技大廠恐「肉粽式出走」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4/關稅、台幣暴衝何解 學者:給川普的「投名狀」條件是關鍵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5/台海驚滔駭浪!共軍機艦頻圍台 兩軍「擦槍走火」危機增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6/內閣狀況多!卓榮泰淪「覆議長」 2部長狂失言遭轟應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