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大會、全球塑膠公約談判近日登場。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表示,COP28主題之一就是不應排除任何單位或團體,卻還有人被排除很諷刺,盼國際社會支持台灣貢獻己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f the UNFCCC)將於11月30日到12月12日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將是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首次進度盤點。
此外,全球塑膠公約第3次談判也在近日登場,台灣9個關心塑膠議題的環團昨天發布聯合聲明,台灣石化產業進出口貿易為全球前10強,期盼大會能讓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避免成為公約的法外之地。
薛富盛今天赴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詢,並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對此「非常支持」,台灣化工廠、石化產業發達,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無法參與締約真的很可惜,至少應該用觀察員身分進入。
薛富盛說,環境部非常支持非政府組織(NGO)團體去表達訴求,告訴國際,台灣應該有重要角色、不該缺席,台灣現在有能力協助氣候變遷、塑膠減量。
薛富盛指出,台灣一直在追求普世價值,且COP28的4個主題中,其中1個就是不應排除任何單位、團體,應更具包容性,「看到這個主題被凸顯,卻還有人被排除,真的很諷刺」,希望國際社會支持台灣,讓台灣貢獻身為地球村一分子的能量和能力。
對於台灣是否參加COP28,薛富盛表示,這是外交部在處理,自己也不知道進度。但淨零排放台灣有不少值得在國際場合分享的好成果,如中央研究院和台電合作研發「去碳燃氫」就是例子,也有很多學者研究碳捕捉和再利用技術,若能利用COP28宣揚台灣去碳能源發展,會是很好的曝光機會。
薛富盛說,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統計,2021年台灣經濟表現非常好,經濟成長率約6.34%,當年排碳量略有增加,排碳量會有高高低低,但若將排碳量除以經濟成長率(GDP),其實近10年一直往下降。
邁向2050淨零碳排,薛富盛表示,是很大挑戰,但「個人覺得不必太過悲觀」,應該審慎樂觀,仍要積極減碳,但近年新技術一直出現,若2030到2040年能出現新科技做到去碳,就可以達成,但這需要重視及投入研發,很高興國科會及經濟部都很積極投入,應該不太悲觀。(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