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以來經濟部大紅燈籠高高掛,天天喜迎台商回娘家! 截至13日統計,目前已有73家、總計3750億元資金將回台投資,預估可創造至少3萬4千個工作機會。根據推估,若美中貿易戰進入延長賽,回流的台商資金可望突破三兆元!這幾乎可稱得上地表最大一波台商供應鏈的大遷移。
值得注意的是,短短不到一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時代一直被業界質疑,台灣投資環境一直存在著「五缺」障礙-- 缺水、缺電、缺工、缺地和缺人才,但從如今蘇內閣「行政效率」看來,原先的「五缺」已看似「無缺」了!
就在日前蘇揆對各部會「耳提面命」,要求首長們「接地氣」,經濟部長沈榮津13日即主動邀請電子五哥廣達林百里、和碩童子賢等電子大咖,以「接地氣、拼經濟」為號召,共同研商貿易戰下台商的因應策略。會中定調,未來高階產線移回台灣、低階轉往東南亞。
台商生產線要搬回台灣,面臨的第一道難題,當然是「缺地」。昨天內政部部務會報,立即修法放寬新市鎮開發前使用管制。既然重新覓地不易,當然就從「現地擴充」,放寬的三大管制包括:在既有工廠毗鄰地增建臨時廠房、增建面積不超過既有二倍,同時放寬樓層限制,讓工業區廠房大幅蓋高,缺地問題不就立馬解決了?
缺地可修法,缺電又該如何解決?畢竟「拒絕核電、擁抱綠能」是執政黨捧在懷中的神主牌,而蔡總統還發下豪語,2025將以能帶來上兆投資額的離岸數十支隨風旋轉的風力發電,取代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此事一直被產業界視為台灣「缺電危機最大的夢魘」之一!
令人詫異的是,經濟部長一接了地氣,彷彿「缺電」從此不再是個問題!當著電子業大老闆的面,沈榮津強調,台商生產線既然有的回台灣、有的轉往東南亞,請廠商共同評估實質電力需求,一個月後政府就能評估可提供多少協助。不只台灣供電不成問題,更「不排除從台灣帶過去」,他甚至還以台塑重工在菲律賓有蓋電廠為例,認為說不定「台灣自己帶電過去就會比較好」。
沈部長為全力催生台商回流,承受高層壓力之大,不難理解,然而,為了邀請台灣供應鏈的超級大廠回台,輕易作出「2025不缺電」等不切實際的口頭承諾,未免對這些人生閱歷過無數風浪的企業大咖,見識過低。
以台塑為例,1990年代,台塑正是為前進大陸開拓石化專區,需要自主電力供應,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投資十億美元登陸興建漳洲電廠,最後卻因為前總統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受阻,最後改由第三地轉投資前進大陸。
任何一項能源基礎建設,都是浩大工程,無論是各國甚至地方政府的繁縟法令、龐大資金、興建電廠曠日費時,沒有平均五到十年以上,都不可能成行,哪裡是沈部長一句「從台灣帶過去」,就能立竿見影呢?
況且不論「為台商供電到國外」的可行性,光是政府不顧公投結果,執意在2025年將投入2700多億的核四廠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發電量5.5GW、總投資額近一兆元的風力發電,綠能佔比達20%以上。放諸全球先進國家都是不可能的任務,當今的執政黨又何德何能,宣稱可以落實達陣?
更難堪的是, 2025的承諾,早已超出執政黨的政治承擔。即便蔡總統順利連任,2025她也早已下野,這種政治支票,難道屆時還能找沈部長要求兌現?更何況,明年此時,沈部長還有沒有在經濟部辦公,都還是個問號!
迎接台商資金回流,政府所有的努力,都是天經地義;然而,一個政府開給企業的政治支票,如果最後都變成「芭藥票」,明年一月先要付出慘痛代價的,恐怕還是執政黨自己。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