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餐不正常、愛吃美食!50歲男「血糖狂飆」 醫搖頭:變糖尿病
南韓實境節目《黑白大廚》掀起美食熱潮,多數大廚本身也是美食家,但新陳代謝科醫師發現,有廚師因忙於工作飲食不正常,本身又講究美食,長期下來引發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甚至有50歲的廚師身體不適到院檢查,竟已罹患糖尿病。2024/10/29 16:00 -
高血壓救星!婦「用1招」隔天秒康復 嗨喊:一個月沒吃藥了
台中一名40歲的陳姓女子,長期受到高血壓所苦,即便一週運動三次、健康飲食並同時使用四種血壓藥,無奈血壓仍居高不下,為了擺脫藥物依賴並緩解頭痛,陳女到中國附醫接受「3D神經定位導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不僅成為全台首例,她隔天就康復出院,並對於效果相當滿意,直喊「我已經一個月沒吃藥了」。2024/10/28 18:12 -
肥胖恐罹13種癌!40歲男脂肪肝、三高纏身 2招順利回春
肥胖成為國人健康的隱憂,雖然不會立即危及生命,卻是導致身體長期慢性發炎,間接引發癌症的主因之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透露,曾有一名40多歲男性個案,平時經常加班,回家都會買宵夜吃,進而患上脂肪肝,伴隨肝臟功能異常、三高及痛風,所幸後續積極配合,透過飲食調整、體重控制等,脂肪肝從重度降到中度,血糖值、血壓也恢復正常。2024/10/28 13:28 -
用餐先別吃飯!營養師實測「血壓猛飆至210」:這順序最佳
進食順序對血糖真有影響?營養師陳怡婷日前實測,無順序進食、先蔬菜再蛋白質再澱粉、先澱粉再蛋白質再蔬菜,共三種順序的血糖波動。實測結果顯示,照著「蔬菜─蛋白質─澱粉」順序吃,血糖實際上較為穩定且上升幅度較小。2024/10/27 19:58 -
定期健康檢查「三大重要觀念」不可不知!醫師:若疏忽死亡風險高
很多中老年人常會因為覺得自己身體硬朗,沒有症狀就代表健康,就忽略了定期健檢的重要性,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實際上看起來好好的,並不代表健康。許多疾病在早期是不會有明顯症狀的,例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而這些慢性病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獲得相當好的預後,但如果未能在早期就檢查出來,等到出現症狀再治療,往往已失去治療的最佳時間,甚至會因為太晚發現而面臨難以挽回的後果。2024/10/26 22:21 -
秋天要吃梨「富含6大好處」!4種梨子它居冠 這類人要少吃
秋天大出的梨子們是水果攤上最in的水果選項。不同品種的梨子,口感各有特色,價位也有差別,到底營養價值有沒有差異?營養師高敏敏盤點了4種梨子營養,其中「新世紀梨」兼顧熱量低、高纖、多汁,拔得頭籌!她並提醒1種人少吃,避免代謝不良。2024/10/26 20:13 -
喝紅茶、喝綠茶好處一次看! 醫:喝對可抗發炎、降罹癌風險
你知道喝紅茶、喝綠茶對身體能帶來不同的好處嗎?醫師指出,綠茶富含兒茶素,能夠抗氧化、抗發炎,還能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等與發炎相關疾病,而紅茶能幫助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長期飲用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但茶飲一定要適量飲用才能有益健康,過量飲茶會給身體帶來一些潛在風險。2024/10/26 15:54 -
流感非小感冒!名醫憶急CPR搶命一幕:「這併發症」別大意
流感別輕忽!ICU醫生陳志金25日稱,第一次遇到心肌炎的患者是在25年前,當時一名腸胃炎患者正在急診做超音波,隨後竟陷入昏迷、量不到血壓。後續急忙替她CPR,因只要中斷壓胸,患者就會陷入昏迷。陳志金表示該患者雖最後有救回,不過仍因併發腦出血離世。同時他也示警,流感恐併發心肌炎,不可將它當成小感冒就輕忽。2024/10/26 10:04 -
韓星金守美高血糖急症猝逝!8大原因致病 酒精、暴食都高危
南韓資深演員金守美猝逝,享壽75歲,金的兒子受訪時透露,母親死因為高血糖急症,血糖數值飆破500;而高血糖急症分為「糖尿病酮酸血症」以及「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兩種,暴飲暴食、受到感染、有慢性疾病: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酒精中毒等都有可能是致病原因,可能症狀包括口渴、噁心、皮膚乾燥、視力模糊、心跳快速、姿勢性低血壓、神智不清,如是酮酸中毒患者呼氣有水果味,務必盡快就醫處理。2024/10/25 17:07 -
吃太鹹完了!高血壓、眼壓「全狂飆」 1族群要注意
近年來,食鹽攝取量過多已被發現會影響身體健康,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冠狀動脈疾病等,都與高鹽攝取有關!根據研究指出,鹽攝取超量竟可能導致青光眼病變,若沒及時治療恐造成失明,或使整條視神經遭到破壞。2024/10/25 10:06 -
一走路就喘!56歲男「只做2事」 高血壓竟不藥而癒
黃先生4年前罹患肺纖維化,因為早期治療病況穩定,他因此積極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並成功減重20公斤,原本高血壓問題竟不藥而癒。而以往肺病、心血管等檢查需要奔波10天才能完成,台中榮民總醫院推出健康肺,將時間縮短為不到1小時,黃先生體驗後也大讚超方便。2024/10/22 22:13 -
起床後天旋地轉?醫曝「5原因」常影響生活 聽力受損恐耳中風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這種讓人感到不適的感覺。出現眩暈時,身體可能會失去平衡,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周圍的環境在旋轉。眩暈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內耳的問題、、血壓異常、貧血,甚至是壓力或焦慮。症狀可能包括頭暈、視線模糊、噁心,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活動。2024/10/21 22:20 -
小六男體重95公斤驚罹「高血壓」!醫示警:3食物害慘他
台灣兒童、青少年高血壓人口近年來激增,醫師表示,其中超過9成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與大人常見的高血壓成因類似,包括遺傳、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多、壓力、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因素,他分享幫助兒童、青少年降血壓的方式。2024/10/21 11:38 -
解便祕吃這10款蔬果! 第一名是「刮油王」抗癌抗炎、穩血壓
排便不順嗎?試試這10款蔬果!國健署分享10種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果,含量最高的是有「刮油王」之稱百香果!至於膳食纖維的功效,則是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在腸道中還能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進而刺激排便、改善便秘。2024/10/20 22:21 -
轉涼!「腦中風」高峰期到 醫:3成患者會復發
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是腦中風的高峰期,醫師表示,腦血管就像水管,一旦曾堵住沒清乾淨,再堵塞的機率增加,據了解,發生過1次腦中風的人,5年內有3成可能再次中風,而血脂高、血壓高等三高族群,更是容易2度中風的高危險群之一。2024/10/20 13:43 -
上完廁所看一看!醫曝8種「大腸癌徵兆」 10類人當心了
糞便潛血要重驗嗎?糞便篩檢反應數值高就是大腸癌嗎?醫師分享,近日一名老先生在家附近的醫療院所追蹤高血壓及抽血檢查,因從未做過大腸癌篩檢,便第一次接受了糞便篩檢。檢查結果顯示糞便潛血反應數值非常高,女兒立即帶著父親前來就診。2024/10/19 20:57 -
高血壓降不下!他戒掉「1食物」就正常了 醫:不用一輩子吃藥
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控制好血壓對身體很重要,心臟科名醫洪惠風表示,很多高血壓患者擔心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不過其實「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改善體質」,取代吃降血壓藥物。2024/10/19 15:57 -
益生菌就能「逆轉腎」?醫聽天價傻眼 揭避免腎惡化最有用的藥
「益生菌可以恢復腎功能嗎?我已經吃了1個月,來驗看看有沒有效。」一名慢性腎臟病病患花了1萬6000元,購買宣稱可以逆轉腎功能的益生菌,花蓮門諾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坤峰聽到價格都為患者的荷包覺得痛,叮囑患者務必定期回診,不要聽信誇大的廣告宣稱。2024/10/19 12:40 -
聽音樂也能抗糖尿病?醫揭密聽「這類音樂」降血糖又紓壓
聽音樂也能抗糖尿病?糖尿病傳統治療是依賴飲食調整、運動和藥物控制,但近年有研究發現,音樂療法成為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亮點!科學研究表明,音樂不僅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還有助穩定血糖、緩解壓力。2024/10/19 10:18 -
嫌妻煮菜淡!苗栗男吃蛋狂加醬油 「梗塞腦中風」險丟命
苗栗縣一名54歲羅姓男子,平時患有高血壓,不過他非但沒有按時服藥,還毫不忌口,月初山陀兒颱風肆虐之際,他因為嫌愛妻煮菜沒味道,吃荷包蛋時「狂淋醬油」,雖身體2度出現徵兆,羅男仍不以為意,怎料隔日卻出現梗塞性腦中風,緊急轉送到大甲李綜合醫院動刀,好在手術火速移除血栓,羅男也順利出院。2024/10/18 13:55 -
綜藝節目推手「中風病逝」!血管劣化了 1個月致死率破50%
曾獲金鐘獎肯定的綜藝節目製作人張智皓於10/15晚間11點多驚傳中風病逝,享壽60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張智皓曾製作多檔知名綜藝節目,包括由胡瓜主持、開播長達23年的《綜藝大集合》,該節目於2004年榮獲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創下民視首座綜藝節目金鐘獎的紀錄。2024/10/18 12:41 -
小時候的胖還是胖!孩童肥胖恐提早得糖尿病 醫:見紅就該就醫
不少長輩認為孩子小時候胖不是胖、未來身高抽高就沒關係,小兒科醫師指出,孩童肥胖會增加提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脂肪肝、氣喘、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機率,呼籲家長若接到學童健檢報告通知單時不要輕忽,盡快帶孩子到醫院接受醫師評估。2024/10/11 15:24 -
昔遭腎結石折磨!于美人過勞「血壓破表」 身體近況不藏了
59歲于美人日前為選戰東奔西跑,私下熱愛做公益活動,歷經多年的奉獻,至今捐款超過2500萬台幣,數字相當驚人,近來她再度發起「做好事小組」公益餅乾活動,為偏鄉學校籌措資金。她過去曾提到自己腎結石,數量高達108多顆,最近被問及身體近況,她不諱言透露情況,更爆料害她受苦的元兇。2024/10/10 12:53 -
注意!大腦退化速度與身體器官類似 醫:腦齡可預測「罹這疾病」風險!
衛福部最新公布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失智盛行率7.99%,推估至2025年底,失智人口將破35萬人,有研究證實,高達14項風險因素與失智症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社交孤立、缺乏運動、腦部外傷、空氣污染、過度飲酒,還有聽力或視力損傷等。因此,對於擔心罹患失智症或發現自己腦齡比實際年齡老的人來說,可以從這些可改變的風險因子著手,來保護腦部健康,延緩認知功能衰退。2024/10/07 22:54 -
歐洲心臟協會「下修高血壓標準」!台加嚴兩年 年減7千人中風
歐洲心臟學會宣布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從原本的140/90毫米汞柱下修至135/85毫米汞柱,此舉被視為心血管疾病預防的一大突破,同時也將「居家血壓」視為重要判定依據。台灣早在2022年已將高血壓診斷標準下修至130/80毫米汞柱,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預估,如以每年新增七萬名腦中風患者計算,每一年約減少七千名腦中風個案。2024/10/07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