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星冰樂太陽花女王龍天翔車資中風癌王賣場淋巴癌末期本土劇男星單親
  • 搜尋:

    併發症風險 結果共14筆

  • 就醫先選「女醫師」!研究證實病患死亡率明顯下降 3大關鍵曝光

    近期多項研究指出,接受女性醫師治療的患者,不論男女,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都比接受男性醫師治療的患者來得低。這樣的發現,凸顯了醫師性別在醫療過程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值得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
    2024/06/13 11:20
  • 流感H3N2真正毒!長庚十年跨國研究 揪病毒「1行為」釀重症

    流感病毒經常變異,導致大流行或併發重症及高死亡率;而長庚醫院、長庚大學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長達10年的流感病毒研究獲得重大成果;研究發現流感H3N2病毒株有出現基因片段重組的現象,且有巨大的複製能力和毒性,導致患者對此病毒幾乎毫無抵抗力,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此研究也證實此病毒株的片段重組才是導致重症的元兇,即便不是有共病的民眾,染疫後仍有重症風險。
    2024/06/13 11:07
  • 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高 《健康2.0》首集結八大醫學權威專業大解密

    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高 《健康2.0》首集結八大醫學權威專業大解密
    2023/11/07 12:48
  • 普欽「壽命縮短」?專家曝:心臟驟停不容小覷 併發症風險高

    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罹癌、死亡傳言不斷,近日又爆出他「心臟驟停」昏迷、主治醫生要親人「做好最壞打算」的傳聞,雖然克里姆林宮已駁斥這則消息,但有健康專家警告「心臟驟停的嚴重性不容小覷」,並強調「若傳聞是真的,那普欽的預期壽命恐大大縮減」。
    2023/10/26 14:26
  • 高濕度釀熱傷害!醫師揭「三不當」降溫方式反加劇危險

    今夏氣溫飆到地表10萬年來最高溫,以台灣的氣溫,體表溫度動輒飆上40度,熱傷害風險隨之提高。中暑時身體發熱高溫,可以吃退燒藥嗎?專家警示,中暑使用退燒藥降溫不但無效,反而增加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風險,而塗酒精和灑冰水也是降溫的NG行為。
    2023/07/19 15:49
  • 輕症將免隔離!8大警示症狀曝 指揮中心公布「就醫時機」

    國內疫情趨緩,快篩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在下週一(20)日上路。不過指揮中心提醒,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屬於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評估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
    2023/03/16 15:09
  • 打呼超大聲!40歲男業務患這病 每小時呼吸停止73次

    睡覺鼾聲太大聲可能是病!一名41歲男性業務,因太太發現他睡覺時出現窒息症狀,到診所檢查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值高達92%,每小時呼吸中止+低通氣達73次,已是重度,血氧濃度也低得嚇人,醫師提醒,近百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診斷盛行率僅0.49%,如長期未妥善處理,不只影響睡眠品質,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中風、猝死等併發症機率增加。
    2023/01/27 15:25
  • 正念療法!瑜伽、冥想有助改善血糖 研究:效果似藥物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而2型糖尿病是人體無法有效利用體內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所致,一旦身體無法調節血糖,就會導致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將損害血管和神經。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包括有心臟疾病、腎衰竭、腿部與腳神經損傷、以及造成永久失明的眼疾。因此,血糖管控是降低各種併發症風險的主要關鍵。
    2022/11/16 11:30
  • 很重要!乾癬患者做好「夏季保養」 享受陽光不是夢

    夏日赤炎炎,有乾癬患者卻怕露出病灶,高溫下仍包緊緊,流汗後搔抓導致病情惡化。臺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騰立表示,夏季乾癬患者應做好保濕、防曬,並鼓勵治療控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副教授蕭玉屏指出,乾癬治療已有許多健保新藥,有不少患者皮膚可以完全乾淨,還能降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併發症風險。
    2021/08/12 15:50
  • 醫籲在家防疫多運動 「肥胖、慢性病」肺炎重症風險提高

    國內疫情爆發,全國停課,有些年輕人趁機返鄉避難,若家中有阿公阿嬤的話,返鄉舉動變得相當危險。醫師指出,年齡是併發重症的危險因素之一,除了年齡,併發重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慢性病」;另外,國外研究也指出,BMI超過30的人,住院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醫師呼籲,防疫在家一定要運動,減少併發症風險。
    2021/05/24 15:27
  • 無慢性病40多歲男染疫病逝 張上淳透露可能原因

    武漢肺炎再增一死,個案僅40多歲也無慢性病,死因引發關注。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研判,此案主要歸因免疫系統失控、長時間使用葉克膜提高併發症風險,導致死亡風險增。
    2020/05/11 15:37
  • 洗腎患者攝取多元營養 降低併發症風險

    台灣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但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上醫院洗腎變成患者們潛在風險,為了提升洗腎患者的抵抗力,專家建議可以透過飲食、或是利用腎臟透析的同時,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也能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2020/04/30 09:47
  • 控制糖尿病不能只看血糖 ABC指標降併發症

    台灣大約每11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醫學界提醒,血糖、血壓、血脂的三高ABC指標一起控制,才能防範心肌梗塞、中風、視網膜病變、洗腎、截肢等併發症風險。
    2019/08/22 18:08
  • 3分鐘驗出致命肺炎 台研究獨步全球

    台灣之光!台研究團隊耗時10多年,研發出全球首個專門檢測致命肺炎的檢驗劑,3分鐘就知道結果,讓醫師優先以較強抗生素治療,降低併發症風險,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2017/03/22 12:2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