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詹雅雯大腸癌不夠善良的我們對流最強綜藝秀少子化毀滅與重生3星座不停辦婆婆
  • 搜尋:

    龔重安 結果共44筆

  • 精神病犯嫌殺人不罰? 專家籲「這兩個部門」快動起來

    近年來思覺失調症患者,引發的社會案件引起大眾關注,包含了小燈泡事件、北捷隨機殺人案、台鐵殺警案等,嫌犯王景玉、龔重安等人都被認定患有思覺失調獲判無期徒刑甚至無罪,專家擔心的是,國內現行法規對於精神病犯嫌的規範,配套措施不夠完備,恐怕未來會有人藉此來增加自己脫罪的空間。
    2020/06/23 23:11
  • 矚目重案犯嫌皆逃死 死刑存廢掀爭議

    近年來台灣愈來愈多矚目案件的殺人犯接二連三躲過死刑,2017年南港女模案兇嫌程宇、2016年內湖小燈泡隨機殺童案兇嫌王景玉,目前兩人都被判處無期徒刑,時間再往前推2015年北投女童割喉案兇嫌龔重安、2013年八里媽媽嘴雙屍案謝依涵,通通免死定讞。殺人償命那麼難嗎,社會控訴我們的法官似乎有各種理由不判死刑,根據司法院統計目前台灣等待槍決的死囚一共41人,回顧近20年來台灣判死定讞的人數從過去一年超過三十人,下降到趨近於零,數字顯示我們逐漸走向限縮死刑的道路。
    2019/06/30 21:10
  • 指名他! 分屍嫌律師曾辯護鄭捷、小燈泡案

    其實這回讓陳伯謙如此信賴的律師黃致豪,是國內極少見擁有心理學學位的律師,近年多次為社會矚目的殺人案被告辯護,像是鄭捷以及北投國小歌喉龔重安,還有小燈泡嫌犯王景玉,甚至南港女模案嫌犯,都是由他辯護,通常都是以做精神鑑定求免死,這回陳柏謙找上他,似乎有人在幕後指點!
    2018/06/28 18:36
  • 不幸福的人 讓幸福的人承受不幸

    2年前的社會氛圍,或許可用這些事件名稱來描述:2012年曾文欽湯姆熊隨機殺童案、2014年鄭捷捷運隨機殺人案、2015年龔重安北投文化國小隨機殺童案。然後是2016年,王景玉內湖隨機殺童案。5年間,4起隨機殺人案,讓整個社會緊繃到極限。
    2018/04/23 17:13
  • 精神疾病患者犯案 社會防護網出什麼問題

    北投女童割喉案,高法院駁回上訴,維持二審判決,判龔重安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定讞,不過更值得思考的是像龔重安這樣的嫌犯有思覺失調的疾病多年,卻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精神科醫師分析,因為這種疾病的患者沒有生病的自覺,自然不會自主就醫,親友也難以勸說,只有患者有傷人或自傷的傾向才會強制就醫。
    2017/08/10 22:02
  • 龔重安判刑無期定讞 因精神疾病

    龔重安犯下北投女童割喉案,最高法院今天指出,原判決的採證、認事及論罪法條並無違誤,龔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非無治癒而復歸社會的可能,因此駁回上訴,判他無期徒刑定讞。
    2017/08/03 19:03
  • 女童割喉案沒判死 婦團看法不一

    犯下女童割喉案的被告龔重安今天無期徒刑定讞。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范國勇認為,沒判死刑跟社會期待有落差;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則說,死刑無法解決隨機殺人的社會問題。
    2017/08/03 18:35
  • 女童割喉案龔重安無期定讞 偵審大事記

    龔重安被控犯下北投女童割喉案,最高法院今天駁回上訴,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殺人罪,判龔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定讞。
    2017/08/03 15:07
  • 快訊/北投女童割喉案 龔重安免死定讞

    司法最新消息,前年5月犯下北投文化國小劉姓女童割喉命案的嫌犯龔重安,被法官認定罹患思覺失調症,判處無期徒刑,全案上訴高院,二審認定如果經過專業治療,龔重安有可能被治癒並回歸社會,2度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最高法院維持二審判決,龔重安免死定讞。
    2017/08/03 14:13
  • 快訊/北投女童割喉案 高院二審判龔重安無期徒刑

    台北市北投區一名8歲女童前年在學校遭人割喉,傷重不治,震驚台灣社會。嫌犯龔重安落網後,供稱因社會壓力、出現幻聽而犯案。一審判龔姓嫌犯無期徒刑,上午高院宣判維持無期徒刑。
    2017/05/09 10:12
  • 北投女童割喉案 上午10時二審宣判

    台灣高等法院審理「北投女童割喉案」,日前全案辯論終結;被告龔重安坦承犯行,也說自己沒有精神異常,請求法院處以極刑(死刑);高院將於今天上午10時做出宣判。
    2017/05/09 09:37
  • 醫師鑑定龔重安 患精神病仍有詐病可能

    高等法院今天開庭審理北投女童割喉案,傳喚為被告龔重安做鑑定的台大醫師吳建昌作證。吳說,龔有50%以上患有思覺失調症,仍有詐病可能,即便有精神疾病,也可能做不實陳述。
    2017/04/18 14:14
  • 「他們保護我!」龔重安殺童 當庭稱病博同情

    犯下北投女童割喉案,兇嫌龔重安一審被判無期徒刑,高院二審再度開庭,兇嫌當庭閱讀自己的精神鑑定報告,他說之前家人跟同事可能基於保護我,自稱精神早有狀況,博取法官同情,跟小燈泡案相比,這兩起殺童案,檢察官起訴同樣求處死刑,龔重安一審已經獲判無期徒刑,殺害小燈泡的王景玉,則是5月12日一審宣判。
    2017/04/17 18:32
  • 北投女童割喉案 龔重安行凶前致電友人

    在北投區文化國小犯下女童割喉案的龔重安,士林地檢署偵結後認為他惡行重大,向法院請求最嚴厲之刑(死刑),並褫奪公權終身,以維護法治。
    2017/02/06 17:32
  • 殺女童案龔重安 聲請停止審判遭駁

    北投女童割喉案被告龔重安的委任律師以龔男罹患思覺失調症,且恐已達心神喪失,聲請停止審判。法院依歷次開庭言行等資料,認定他具備就審能力,予以駁回。
    2016/12/17 15:16
  • 發生無差別殺人案是心靈受困?

    2009年台灣出現第一件隨機殺人案,36歲的黃富康殺害約好看屋的房東,並翻出死者身份證前往房東家試圖殺害其妻兒,造成1死2傷。2012年12月失業男子曾文欽因為想入獄吃牢飯,在台南市一家電子遊樂場,將方姓男童誘騙至男廁割喉殺害,宣稱殺1,2人不會被判死刑。
    2016/06/10 10:00
  • 有教化可能! 北投女童割喉兇嫌判無期

    北投女童割喉命案兇嫌,法官給一條生路!發生在去年5月,龔重安跑進台北市北投國小,趁8歲劉姓女童上廁所時隨機割喉殺害,檢方起訴求處死刑,但法官經過醫師鑑定並確認罹患「思覺失調症」,有幻聽、妄想的症狀,考量他過去沒有病史也沒有就醫,或許經過治療後而有機會教化改善,判決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
    2016/02/26 19:08
  • 助龔重安逃死劫!『思覺失調症』成判決關鍵

    去年5月,龔重安在北市文化國小隨機殺害一名8歲女童,自首坦承殺人但毫無悔意,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也是近年來台灣校園發生最殘忍的殺人事件,歷經多次辯論後,檢方依龔重安手段凶殘,求處死刑,但龔重安律師認為,他因患了『思覺失調症』,並非有意,建請無期徒刑,今天宣判,法官一審判決無期徒刑,全案仍可上訴。
    2016/02/26 16:33
  • 快訊/北投女童割喉案 一審判龔重安無期徒刑

    最新消息,發生在去年台北市北投的女童割喉命案,兇嫌龔重安遭求處死刑,士林地院今天一審宣判為無期徒刑,全案可再上訴。
    2016/02/26 16:13
  • 自首非內心悔悟 割喉兇嫌遭求處死刑

    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偵結,士林地檢署依殺人罪嫌起訴龔重安!檢察官認為他雖然犯案後自首,但這是他殺人計畫的一部分,並不是因為內心悔悟,認定嫌犯惡性重大、兇殘,求處死刑。另外劉小妹的父親出庭時,再度落淚,說實在無法想像女兒的恐懼。
    2015/07/15 21:47
  • 快訊/龔重安求處死刑!割喉殺童手段兇殘、致社會恐懼

    今年五月,台北市北投小四女童,在校內慘遭割喉命案,士林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向法院提起公訴,認為龔嫌手段兇殘,對年僅8歲、毫無抵抗能力的女童予以割喉,殺人手段兇殘,使被害人家屬身心嚴重受創,更使社會大眾身處恐懼,罪行重大,將處最嚴重之刑責,並宣告終身褫奪公權。
    2015/07/15 15:36
  • 快訊/北投女童割喉命案 兇嫌起訴檢15:00說明

    最新消息,發生在今年5月,台北市北投小四女童,在校內慘遭割喉命案,士林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下午3點鐘將對外召開記者會說明,龔姓嫌犯預計將以殺人罪起訴。
    2015/07/15 14:20
  • 沒幻聽!殺童細節都記得! 龔嫌精神無異狀

    收押第5天,慘忍殺童的嫌犯龔重安,首度被提訊。根據了解,檢方主要釐清的是案發當時嫌犯如何行兇,以及殺人動機,偵訊庭上,龔重安有問必答,情緒非常穩定,就像其他被告一樣,而且沒有露出詭異的笑容,兇手遮住被害人的嘴巴,動刀後跑去清洗,都跟警方和法醫鑑識吻合,而且根本沒有「幻聽」,等於說不需要找醫師做精神鑑定。
    2015/06/03 18:25
  • 龔重安說謊? 檢首度提訊查割喉案真相

    檢警偵辦女童割喉案,上午首度提訊龔重安,因為他在說明犯案動機時說法不一,而且檢警在他家發現他的電腦有和案情相關的資料,不排除龔重安早就一步步計畫犯案,因此這次訊問也將針對他的殺童動機,行兇過程進一步釐清。
    2015/06/03 14:08
  • 重大案件嫌犯「愛電玩」 虛擬世界找認同

    這幾年來社會出現重大殺人案件,從鄭捷到龔重安,年紀都在30歲以下,犯案動機不明確,但他們卻有共通點,都喜歡電玩遊戲。專家認為,並不是電玩「導致」犯罪,反而是因為真實生活找不到成就感,缺乏認同才會沉迷。醫生也認為,要阻止悲劇再發生,應該試著理解這些人在現實社會裡,到底遇到那些問題。
    2015/06/01 21:2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