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錄影存證黃仁勳明牌孫鵬青鳥發起人郵輪預約序號韓國性侵NVIDIA泰國下雨
  • 搜尋:

    行業 結果共4,093筆

  • 遇上撞牆期!想找「沒有壓力的高薪工作」 眾舉1行業

    工作不順想轉職,但想沒有壓力又能坐享其成,真的有這種工作嗎?近日有民眾碰上「撞牆期」,求問有沒有「無壓力的高薪工作」,網友們除了喊出1職業外,還是勸他「開履歷,開始準備換工作」。
    2023/05/10 07:49
  • 李開復預言半數工作任務將被AI取代 籲企業助監管

    生成式AI技術應用快速發展,G7數位部長會議也討論到針對AI將展開監管,各行各業也感受到AI帶來的衝擊。上星期在比佛利山莊舉行的米爾肯研究院全球大會,也聚焦AI監管以及對不同行業造成的衝擊。AI趨勢大師李開復在大會的論壇中表示,預計未來有半數的常規性任務將被AI取代,也警告不能放任AI在沒有規範的狀態下發展,呼籲企業承擔起責任。
    2023/05/08 13:56
  • 地下兌換糾紛 澳門「巴黎人」飯店陸男遇害

    澳門博彩跟旅遊行業,剛要迎接新冠疫情後的新商機,在當地一家知名的賭場飯店裡,卻傳出為非法兌換引發的財務糾粉,導致一名男子在房間內遭到殺害,兇嫌隨後跨境逃往大陸。
    2023/05/06 13:36
  • 憂經濟衰退!外資連3月淨匯入止步 4月賣超台股近700億

    市場憂心歐美銀行業動盪可能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投資態度暫偏向保守,整體外資連3個月淨匯入止步,4月轉淨匯出4.63億美元,4月單月賣超台股達新台幣698.69億元。
    2023/05/05 22:14
  • 「聯準會升息+美銀行業體質疑慮」夾擊 亞股走勢不一

    受到美國股市昨天收盤挫低影響,亞洲股市今天走勢分歧。利空來自美國又有一家地區型銀行傳出問題,引發類股大跌,以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3日再度升息1碼。
    2023/05/05 21:14
  • 歐美升息+銀行業令人擔憂 歐洲「3大股市」全收黑

    在市場持續擔心銀行業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歐洲中央銀行(ECB)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再度升息以遏制通膨,歐美股市今天下挫,歐洲3大股市皆收黑。
    2023/05/05 08:34
  • 醫美業投入過多醫護 韓兒科醫生大缺病童遭拒收

    南韓醫生跟護理師發動大罷工,因為醫護人力短缺,新修訂的護理法,會讓他們更加過勞。南韓醫學院畢業生,因為大量投入醫美行業,導致小兒科、神經內科醫生嚴重缺乏,甚至有小朋友生病,送到急診,因為醫生不夠,遭到拒收。
    2023/05/04 19:40
  • 亞洲最大郵輪!首停靠基隆港 帶4千名國際客

    全亞州最大最新的地中海榮耀號,首度來台,也創下基隆港停泊最大郵輪的紀錄,並且一口氣帶來4千位國際旅客。睽違三年,疫情終於結束,民眾搶著出國玩,同時吹起郵輪風潮,光在今年暑假,各家旅行業者,買氣相當旺,幾乎全部賣光光。
    2023/05/04 18:52
  • 歐洲央行料將第7度升息抗通膨 但幅度應會縮小

    歐洲中央銀行(ECB)預計今天將再度升息以對抗通貨膨脹,但升息幅度將會縮小,因為更高的借貸成本恐怕會帶來傷害,對整體銀行業的擔憂也重新浮上檯面。
    2023/05/04 14:56
  • 儘管銀行業風波再起 美聯準會料將第10度升息

    外界普遍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今天將會第10度調升基本放款利率,而這可能是本輪升息循環最後一次升息。聯準會希望在平抑通貨膨脹之際,也防止對銀行業再起的疑慮蔓延。
    2023/05/03 18:03
  • 投資人憂升息+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倒閉 歐股「收盤重挫」

    在大西洋兩岸央行本周召開利率政策會議前,由於投資人憂心升息,以及美國又一家地區銀行倒閉引發對銀行業的擔憂,歐洲股市今天收盤重挫。
    2023/05/03 08:46
  • 歐元區4月通膨率反彈至7% 歐洲央行「升息機率更濃」

    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經過5個月連續下降後,4月意外反彈,使得歐洲中央銀行(ECB)升息的機率提高。但調查顯示,歐元區銀行業第一季已以10多年來最快速度緊縮放款條件。
    2023/05/03 08:32
  • 台灣好山好水卻沒人觀光?1行業被指「癥結點」:誰想來

    各國國門開啟,振興觀光業。不過,台灣雖富有美食美景,觀光客仍較其他國家比例來的低。對此,有民眾就好奇問, 「台灣觀光癥結點在哪?」而有人就解答,問題是出在住宿業。
    2023/05/03 07:54
  • 台東縣政府攜手旅行業者共同推廣觀光,實境節目駐地拍攝 跟著明星去旅行

    台東縣政府積極搶攻國內外團體客市場,昨日(5/2) 帶了台東20家業者及50家主打國旅及境外旅客來台的旅行業者在台北舉辦推介會,行銷臺東慢漫遊。會中除了介紹台東最招牌的景點及活動之外,更揭露將把實境節目直接搬到台東,豐富的遊程體驗,透過節目的發酵,勢必帶動一波台東旅遊熱潮。
    2023/05/02 17:39
  • 「小隋棠」出招逼哭「蔡依林御用老師」 意外揭悽慘身世:窮到被嘲笑

    東風衛視推出全新職場對話節目《請問老闆?》,由曾擔任過主播的「小隋棠」黃若薇擔任節目主持人,每集邀請各大企業與知名藝人創業家進行專訪,分享品牌故事,幫助各行業有效吸引更多合適的人才。
    2023/05/02 15:26
  • 泰國女子攻佔基隆「鐵路街」 基隆警方逮4人

    基隆市警方昨天1號晚間,前往位在基隆市龍安街一帶,當場查獲4名「泰國籍」女子從事非法的色情行業,以及1名男皮條客媒介色情,全案將5人帶回派出所偵辦。媒介色情之皮條客依刑法妨害風化罪移送基隆地檢署偵辦,4名泰籍女子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移請專勤隊處理。
    2023/05/02 14:47
  • 通膨所逼!日本近六成中小企業 計畫調漲薪資

    今天五一國際勞動節,來關心各國勞工的待遇。美國罷工潮,最新輪到了郵政署員工,抗議長期缺工、工作超時;加州當局則推出新法案,計畫未來七年,將教師的薪資調漲50%;而統計今年前三個月,美國雇主的薪資支出增加1.2%,增速比預期快,引發擔憂會近一步推高通膨。而在亞洲的日本,自1990年代泡沫經濟以來,幾乎沒有調漲薪資,但為了因應高物價,一份最新調查指出,日本有近六成的中小企業,計畫在今年替員工調薪,只不過在種種難題之下,這個好消息預計不會太快實現!
    2023/05/01 19:51
  • 噁!削價競爭潑整杯檳榔汁 動手店家:多次被針對

    高雄大寮有通訊行業者被同行潑檳榔汁,而原因疑似是對方不滿他賣的太便宜,削價競爭影響生意,但被指控的通訊行,店長事後在臉書PO文,反咬對方多次針對,才會亂丟東西發洩,坦言行為有不對,但不是故意潑人檳榔汁。
    2023/05/01 14:24
  • 矽谷銀行倒閉 聯準會自認疏失籲加強銀行業監管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天就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上個月倒閉一事發表廣受外界期待的報告,呼籲加強銀行業監管,同時承認自身的疏失。
    2023/04/29 14:44
  • 近1/4領基本工資!畢業生平均起薪3.4萬 這行業最高

    勞動部今天發布民國111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畢業生平均月薪為新台幣3.4萬元;各行業以製造業薪資4萬元最高,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次之,並有24%的薪資為基本工資。
    2023/04/27 17:41
  • 馬拉松開放報名 吸引上千位海外選手

    長期贊助台灣各領域選手出國征戰的航空公司,將在10月舉辦馬拉松比賽,今年與台北觀傳局、旅行業者合作,將跑旅文化結合城市觀光,「網球一哥」盧彥勳、「台灣蝶王」王冠閎也共襄盛舉,鼓勵大家一同參與。
    2023/04/26 22:53
  • 草爺出手相救遭「熱湯潑臉」八大女 親曝醫美療程進度

    百萬網紅草爺(江治緯)出席《速命道》首映,日前一位在八大行業工作的孫姓女子疑似積欠2萬債務,在台中某KTV包廂遭毆打、熱湯潑臉,導致孫姓女子臉、頸部嚴重燙傷,讓草爺相當心疼孫姓女子,決定免費幫對方修復傷口。而今日草爺被問到此事時,透露自己已與對方聯繫,了解大概傷況,至於何時動手術?草爺坦言:「會看對方的傷勢而定,可能2、3個月吧,等傷好了才會做後續治療。」
    2023/04/26 20:39
  • 第一共和銀行爆「存款銳減」憂慮再起 美股開低收低

    由於企業財報好壞參半,加上美國地區性銀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傳出存款銳減,引發投資人對銀行業憂慮再起,美國股市今天開低收低。
    2023/04/26 08:22
  • 55歲黃品源消失多年近況曝光 自爆「手廢了」沮喪到不行

    好久不見的55歲黃品源今(24日)推出新歌〈傷停時間〉,這個詞很有意思,來自於足球賽規則,指的是球員因傷而暫時無法比賽的時間。黃品源表示因為這場疫情讓他有感而發,「所有行業都被延期、取消,進而許多公司倒閉、大家失去工作,全球長時間籠罩在低氣壓的狀態,所以我想寫一首溫暖的歌,希望可以療癒、振奮大家!」而許久未出現在螢光幕,他的狀態還是保持相當好,跟當年那個唱著〈小薇〉的男人,根本是凍齡。
    2023/04/24 17:18
  • 「大尺碼乘客」搭機得買2張票 澳社會團體:恐涉歧視

    針對「大尺碼」的旅客,許多航空公司都會要求其搭乘時須購買2張機票,酷航、捷星、阿聯酋、美國聯航等都在預定網站上表明,若乘客需要佔用2個座位,則必須購買2張機票,若顧客不配合則可能被拒絕登機。澳洲人權、消費者組織近日質疑,肥胖可能是天生的,且整個行業對於「體型較大」的乘客並沒有一致的標準,航空公司此舉可能涉嫌歧視,呼籲政府應介入管理。
    2023/04/24 14:3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