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天氣下雨張元植網友抖陰鳳梨歐菈港星千萬發票吳孟庭綜藝大熱門大陸旅遊
  • 搜尋:

    行家 結果共828筆

  • 備戰「2030加密貨幣經濟」 這國力推法案、交易平台

    【台灣銀行家】國際監理機構努力改變銀行對加密貨幣的看法,認為這些資產可積極推動金融機構進入創新和效率的新時代。新加坡甚至將加密貨幣納入一般金融商品監理,打造區塊鏈與Web 3.0的世界中心,希望在2030年加密貨幣經濟成真時做好準備。
    2021/12/11 16:56
  • 元宇宙議題發燒!金融業看見DeFi新機會 危機轉契機

    【台灣銀行家】元宇宙議題發燒,在虛擬世界中將衍生大量金融服務,包含交易、借貸和保險等,預期去中心化金融將成為支持的重要底層建構。金融業若能掌握DeFi潛力,超前部署並加以應用,可將危機變為新契機。
    2021/12/11 15:47
  • 「金融上雲端」專家指出3重點優勢 開拓無限新商機

    金管會自2019年年底開放金融上雲端,但因主管機關相關規範嚴謹,希望將可能風險降至最低,對銀行來說,針對金融上雲端的考量因素眾多,有些尚在評估階段,但有些則積極轉上雲,因金融上雲端有三高,「高彈性、高擴張性、高資料量分析」,並期望從中挖掘出新商機。
    2021/12/10 18:49
  • 統一民調連年探底 中共統戰失敗在哪?行家:樣板台胞宣傳太假

    中共近年來不斷加強對台統戰力度,除了軍事上的威嚇,更著重在媒體以及網路資訊的傳播,新型態認知作戰,也成為台灣國防報告書的關注重點,然而台灣民眾對於是否支持統一的民調,卻連年下滑,學者認為,中共這些威脅利誘手法,終究只會把台灣人民,越推越遠。
    2021/12/09 22:53
  • 金管會點頭!將來銀行拿到營業執照 第3家純網銀來了

    台灣第3家純網銀出爐;金管會今天宣布,核發營業執照給將來商業銀行。加計3家純網銀以後,本國銀行家數增至39家。
    2021/12/09 17:27
  • 台北天空驚見不明光點!眾人狂猜「外星人」 行家幫解答

    台北市有民眾昨(29)日在信義區看到一束白色光影緩慢地劃過天際,乍看以為是擦過地球的小隕石,看了許久仍一頭霧水,於是他便向廣大網友發問,而照片曝光後,眾人議論紛紛,不少人指出當天都有看到這個白色光體,也有人幽默表示,「歡迎UFO來訪」,對此,也有專業網友跳出來說明。
    2021/11/30 16:42
  • 恆大事件啟示!避「不動產信仰」約制經濟 專家探討3角度

    金研院院長黃崇哲認為,追求經濟持續實質發展,要避免社會形成「不動產只漲不跌」的投資信仰,政府更應尋思將資金導向實質生產面的政策手段,以免民眾將房地產當作財富儲蓄的唯一重要媒介。觀察恆大事件,中國大陸政府與房產業者之間的激烈博弈結果,可以確認的是,過去10多年的房產開發步伐雖然可以壓緩下來,但在這個泡沫經濟消退的過程中,下階段中國大陸房產的面貌,是如同其他產業一樣發生國進民退的情事?還是會有新一代的利益分配型態,創造新的富豪,仍有待觀察。
    2021/11/27 14:11
  • 首購族看過來!買房求「樓上不要吵」 行家:首挑這層樓

    花大錢買房子,當然希望能有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但屬於自己的第一間「起家厝」, 要注意的眉眉角角特別多,更怕入住後遇到惡鄰居。近日一名網友在網路上表示,自己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不希望買了房子後還要應付樓上的吵鬧,因此求問購屋前輩們該選哪一層樓較佳?貼文一出後,內行人秒給答案。
    2021/11/18 22:12
  • 接連出手肅清企業 習近平尋求「政治資本主義」

    中國大陸還得走好長一段路,才能讓本地的資本市場,與紐約或香港並駕齊驅,但不斷干預民企的政黨國家,卻讓這條路充滿崎嶇。這次遭殃的是網路業與補教業,但誰知道下次遭殃的會不會是目前看來毫無問題的產業?
    2021/11/17 22:06
  • 恆大風暴掀憂慮!大陸地方政府另尋生財管道「恐陷亂象」

    全球金融界密切關注恆大違約後續發展,尤其是中國政府處理態度動見觀瞻。目前中國大陸內部認為恆大事件解決方式是拆解並出售旗下子公司,例如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部分股份,而地方政府則以維穩優先。
    2021/11/17 21:58
  • 恆大這把火會不會燒到台資銀行?靠自律、風控躲風暴

    恆大這把火會不會燒到台資銀行?銀行高階主管表示,主管機關對台資銀行的中國曝險有嚴格限制,所以恆大的案子,台資銀行直接、間接授信或是參與聯貸案的情況應該是沒有,衝擊不大。
    2021/11/17 17:15
  • 全面推行「三條紅線」政策壓垮恆大!債台高築終崩盤

    壓垮恆大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是中國政府自己。而恆大危機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盤根錯節的問題,未來,抵押貸款的融資會變得更加普及,更多系統性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2021/11/17 15:08
  • 房地產風暴!「恆大事件」引發大陸地產、金融危機

    【台灣銀行家】恆大事件讓北京政府著手調整房地產業,希望打破長期以來仰賴開發商建構的途徑,創造一個全新經濟模式,但還未解決前,還須面對消費動力因此虛弱的問題,整體走向未明朗,台灣各相關金融機構的投資經營策略都須審慎以待。
    2021/11/16 22:43
  • 重要里程碑!台灣加入CPTPP 解決問題最佳驅動力

    在台灣的投資、貿易都有極佳表現之餘,最大挑戰之一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淨零排放目標與環保問題,二是難以隨經濟成長改善的薪資水準與勞動條件。加入CPTPP,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外來驅動力。 ​​​​​​​
    2021/11/16 10:18
  • 台灣申入CPTPP困難重重 改善「這些」擺脫邊緣化

    【台灣銀行家】台灣受限國際條件,不容易和其他國家正常簽訂FTA,但若藉由CPTPP的協助,即可一次到位,和各國拓展台灣服務業市場。不過把握CPTPP加入機會,單靠政府力量並不夠,還需全體產業共同著眼未來國際化發展。
    2021/11/16 09:25
  • 產業轉骨好機會!要入CPTPP這領域「先強化戰鬥力」

    台灣已申請加入CPTPP,這項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協定,蘊藏全球下階段高質量區域經貿整合的新商機,台灣若有機會加入,將「全面進步」,而金融業已經準備好了嗎?值得關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全球最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協定,台灣終於送件申請「入群」,CPTPP成員占我國國際貿易總額超過24%,但要加入CPTPP就得接受高度自由化競爭,若全面開放,不僅是製造業要準備好,金融業是否準備好也值得關注!
    2021/11/15 21:20
  • 理髮店招嘸客人改「徵阿姨」 網笑沒志氣:行家選阿嬤

    許多商家為了招攬客人,常想出不同的推銷方法引人注意。有民眾至社群分享,一間快速理髮店外掛一條紅布條,上頭竟寫著「徵阿姨」,原因曝光也讓不少網友笑翻。
    2021/11/09 19:19
  • 不只光雕秀!林智堅推薦內行必玩三亮點 光臨市集、街頭藝人、戶外公演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重頭戲來了,全國首見、最大規模光雕展演將在10月22日至10月31日登場,9件光雕作品照亮竹市;除光雕秀,林智堅市長也推薦三處「行家必訪」亮點:護城河連兩周末「光臨市集」匯集全國百家文創攤、好逛好買;中正路與護城河沿線66場街頭展演,馬戲、劇團、魔術、舞蹈都有;「光臨大型戶外公演」共6場次,有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臺灣特技團、紙風車劇團、明華園戲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入場全都免費。
    2021/10/23 00:32
  • 後疫情時代物價飛漲!美國通膨壓力加深經濟隱憂

    【台灣銀行家】近來美國民眾感受到物價上漲,即使如熱狗這樣的平民食物,價格也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美國國內生產線重啟緩慢,加上全球供應鏈重組,對部分產品,如二手車、房地產、家具和食品等,有更高的需求,導致當前物價飛漲。
    2021/10/15 23:06
  • 新加坡、英國政府求才 力拚國家金融科技發展

    由於COVID-19疫情、混沌未明的地緣政治,以及世界各地提高ESG的趨勢,2021年對銀行管理來說,是充滿各種挑戰的一年,但另一方面,新科技的發展也創造了能夠獲利的新方法、釋出更多人力,還能讓金融業改善民眾心目中的形象。 市場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在《2021年最重要的金融趨勢與優先事項》(Top Finance Trends and Priorities for 2021)中,調查了300位企業財務長與財務高層,整理出當代必備的5項數位金融技能:科技與自動化、企業流程管理、資料素養、高階分析方法、業務合作與協作。同時也列出另外5項有助於數位化,或者可以解決宏觀問題的能力:科技素養、數位翻譯(科技傳播力)、數位化學習與發展、數位偏誤管理、數位企圖心(早期採用新科技的心態)。 這份清單讓我們清楚看見新興金融科技將帶來哪些變化,其中有一些變化是以新科技為基礎提高效率的方式;另一些重點則是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附加更多價值。而在報告所列出的技能中,有一些著重於改善企業內部,有些則用來面對整體金融環境,而且更常觸及演算法對於社會與監理的影響。
    2021/10/15 23:03
  • 打造跨領域!「數位轉型」重新制定戰略 3大基礎成關鍵

    ​​​​​​​【台灣銀行家】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了線上國際金融科技大會,主題為數位轉型的三大要件――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轉型。金融機構必須了解這三方面,而某些公司將在其中一個或多個領域打造出新利基。
    2021/10/15 15:10
  • 打破「美元霸權」!北京干預日深 人民幣國際化更崎嶇

    【台灣銀行家】人民幣邁向國際的基本障礙依然沒變;而且北京干預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程度超越以往,國際化之路勢必更加崎嶇。
    2021/10/15 11:06
  • 五倍券登場!無償取得配使用限制效果好 數位化將成趨勢

    「從三倍看五倍券效益」研討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數位化是未來趨勢,且有助於數據資料庫的建置、分析及運用,政府應把握這次振興五倍券的機會,積極輔導小商家數位轉型。 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急速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由於管制趨嚴,餐廳禁止內用,電影院、健身房也暫時停業,內需型服務業陷入寒冬,不只營收大跳水,無薪假人數更是節節攀升。 有鑑於內需服務業受到重創,振興券挾著2020年「三倍券」的經驗,以「五倍券」之姿重新登場。不過,發現金好還是發券好,再次引起熱議,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臺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台灣研究中心特別舉辦「從三倍看五倍券效益」研討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如何借鏡三倍券經驗,提出建言供政府參考,期許未來政策能夠更臻完善。
    2021/10/15 00:35
  • 一場由上而下的重塑運動 看懂陸加強「行業監管」的意涵

    中國政府頻繁地進行行業監管,可謂是一場由上而下,對於中國企業與政府、人民間關係的重塑運動。習近平提出「促進共同富裕」議題,改變鄧小平以來的發展路線,成功與否,難以預料。 自2020年11月以來,中國不斷推出新的監管規定,迄今已發布超過50項涉及反壟斷、網路及數據安全、教育、金融和社會公平領域的新監管規定,平均每周至少推出一項新的監管行動,頻率遠高於過去幾年,且每有重大監管新規頒布,往往導致金融市場動盪並引發議論。由於中國行業監管涵蓋範圍既深又廣,不禁令人擔心這一波的改革,最終會將中國帶往何處?
    2021/10/14 16:56
  • 用信仰圈住消費大眾 銀行搶進廟宇金融商機

    【台灣銀行家】「非接觸經濟」蔚為主流,金融業者紛紛主動抓住不同的生態圈圈粉,傳統宮廟也跟上數位金融潮流,透過ATM可完成安太歲、點光明燈、添香油錢,銀行端打造簡單、易上手的電子支付系統,廟宇金融的服務可無限延伸!
    2021/10/14 09:0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