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立夏外遇領錢工程師食物肝癌新北停課性侵氣象雲林賴薇如結婚
  • 搜尋:

    病毒共存 結果共489筆

  • 共存!新冠肺炎高峰過後 「估7月」降四類法傳

    國內走向與病毒共存,新冠肺炎接下來也會降格!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預估五月底會進入疫情高峰,七月中下旬降溫到高峰期的三分之二,新冠肺炎就可能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到第四類。
    2022/05/10 12:58
  • 新台灣模式破功?英媒曝致命關鍵點:不再是防疫模範生

    英國衛報報導,過去被譽為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如今面臨Omicorn疫情海嘯,衛生當局認為清零政策已不適用,轉為「與病毒共存」,試圖找出新模式。
    2022/05/09 22:24
  • 《星光》潘裕文確診 苦嘆「宅男沒出門」:怎麼染疫的?

    自從指揮中心宣布台灣將與病毒共存後,本土確診連日破萬例,演藝圈也有越來越多名人染疫。從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出道的歌手潘裕文,今(9)日就在臉書透露,前幾天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做了快篩呈現陽性,讓他感到很納悶,「平常被同事稱為宅男代表的我,真的是鮮少出門」,不禁感嘆現在病毒真的無所不在。
    2022/05/09 16:03
  • 最新!「7+7、3+4」霧煞煞 看這張圖就懂是否該隔離

    本土疫情嚴峻,國內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隨著確診數不斷攀升,民眾對於居家照護、自主健康管理、自主防疫等定義霧煞煞;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特別整理圖卡,帶大家看看自己究竟屬於哪一類對象,以及確診或被匡列後該如何應對。
    2022/05/09 14:43
  • 疫情7月能降級? 蘇貞昌談「最後陣痛期」這樣說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曾說,在全面恢復正常生活前,這是「最後關鍵一役、最後陣痛期」,可能會影響大家生活,造成不便,但得請大家配合。媒體今(9)日詢問蘇貞昌,新冠肺炎是否可能在7月降級?對此,蘇貞昌說,疫情雖然一再發展,但台灣有2年多來成功抗疫經驗,加上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與病毒共存,政府是有計畫、有節奏地一步一步要來恢復正常生活。
    2022/05/09 10:41
  • 流感化不是好事!醫揭這年「死亡率21%」:急診室塞爆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2年多,各國陸續解封,指揮中心逐步放寬管制措施,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目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分析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直言如果「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每隔數年就可能發生較大的突變,尤其2016年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高達21%。
    2022/05/07 10:07
  • 確診民眾求助:同住者被感染咳到有血絲 線上看診打不通

    指揮中心在之前突然宣布,密切接觸者居隔政策縮短成3+4天,讓地方措手不及,有里長說,很多民眾要解隔離,但沒有快篩劑證明陰性,也無法出門,另外還有人都過了隔離日,還沒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和防疫包,與病毒共存這一條路,台灣勢必得走下去,但該怎麼不讓疫情失控,需要審慎評估和隨時彈性做出調整。
    2022/05/06 22:56
  • 北京疫情嚴峻、打擊「反清零」異音 中共威脅言論管控

    隨著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與病毒共存」政策,轉用疫苗接種來抵抗新冠肺炎,同時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而大陸卻還在嚴厲執行「清零」政策。為了防止民眾對於政策的異音擴大,中共當局開始嚴密進行言論管控。
    2022/05/06 15:59
  • 越南推進與病毒共存 國內旅行暫停健康申報

    COVID-19疫情爆發後,越南政府要求民眾在國內旅行、移動時須做健康申報;在防疫思維轉變為「與病毒共存」後,越南衛生部5日下發文件,暫時停止要求民眾做健康申報。
    2022/05/06 11:14
  • 土耳其、英國取消口罩令與病毒共存 台灣可以怎麼做?

    世界各國越來越多都是走向與病毒共存,土耳其在4月底宣布,取消室內戴口罩的規定,英國是在年初時就解除了口罩令,而英國在放寬防疫限制前,也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監測,像是住院人數分析、呼吸器使用等等,觀察後再決定下一步。
    2022/05/05 23:13
  • 確診數破3萬、家人確診怎辦 她提「完全求生手冊」

    近日以來,台灣確診人數直線增加,今日竟飆升超過3萬多人,輕症確診者申請居家照護也相對增高,日前網路上流傳一份香港女子居家照護的「完全求生手冊」,詳細記錄自己在地狹人稠且已經歷確診者暴增高峰的香港,當時居家照護時的重點,像是24小時戴口罩、全家開窗等方式,不但克服疫情,還沒有波及到家人。
    2022/05/05 16:46
  • 24歲女染疫6天猝逝 醫:年輕人出現「3徵兆」速就醫

    本土疫情越來越嚴峻,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再創新高,昨(4)日本土病例暴增到28420例,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持續增加。其中一例死亡個案為施打三劑疫苗、日前公布為重症的24歲女性;新增個案中有七十七例中、重症個案,也創疫情以來新高。對此,專家表示「與病毒共存沒有想像中簡單」,並坦言「Omicron沒有想像中友善」。
    2022/05/05 07:49
  • 留英女學生染疫後遺症 「反應慢、疲累」憂腦霧

    英國早已放棄防疫,走在路上幾乎不見戴口罩的民眾,在英國讀書的台灣留學生,也習慣了病毒共存,但她2月染疫康復後,兩個月內發現身體有一些後遺症產生,比較容易出現疲累跟注意力較不集中,懷疑這就是國外很多的研究報告提出的腦霧,但她沒有求助當地醫生,而是靠著改變作息,慢慢恢復體力。
    2022/05/04 18:35
  • 台確診近3萬與病毒共存 北京51人確診卻啟動全城普篩

    你想住在台灣還是北京?最新確診人數,台灣超過2.8萬人,北京51人;不過,台灣自由多了,北京不管你有無症狀,每天必須做一次核酸檢驗(PCR),但不用花錢、平均排隊時間15分鐘。
    2022/05/04 17:36
  • 疫情爆發「快篩需求大增」 地方喊話中央:試劑真的不夠

    中央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卻沒有超前部署準備貨量充足的快篩試劑,滾動式調整快篩次數,再宣導以快篩取代PCR,全台多縣市都在向中央喊話快篩試劑真的不夠用。
    2022/05/04 13:48
  • 新冠輕症痊癒者也難逃 後遺症廣泛難測

    雖然歐美已解封,但與新冠病毒共存並不是那麼容易。解封只是第一步,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所有感染者都有可能受到新冠後遺症之苦,不限重症者,所以千萬別太豁達地只往好處看,認為染疫也好,能得到新冠肺炎抗體,可能同時也要面對沒完沒了的後遺症。新冠病毒變異多次,新冠後遺症各種新症狀也不斷出現,醫學研究趕不上變化,對新冠後遺症的原因也還沒有定論。來看美國這位輕症患者的慘痛例子,她的新冠後遺症症狀,比染疫更糟糕。
    2022/05/03 19:53
  • 出門不再需要綠色護照 歐洲鬆綁迎旅遊旺季

    疫情肆虐全球2年,許多國家都鬆綁防疫規定,朝"與病毒共存"邁進,紐西蘭2日對6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在內開放邊境,而義大利、希臘也放鬆部分限制,不再需要使用綠色護照。而亞洲地區,南韓雖然解除戶外口罩令,但不少人出門還是會戴口罩。
    2022/05/03 16:02
  • 指揮中心坦言6月「半解封」有規劃 蘇揆再籲國人盡快打滿3劑

    本土疫情預估將進入高峰期,不過現在傳出指揮中心已擬再放寬居隔規定,預估從6月開始,打完3劑疫苗的人「以快篩取代居家隔離」。對此,指揮中心今坦言,有相關規劃。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日)在臉書再次呼籲,「完整接種疫苗有效降低重症風險,請長輩盡快打疫苗!」,並提及政府採購的110萬劑 Moderna 疫苗今天將運抵台灣,政府會持續提供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施打疫苗,提升國人的保護力。
    2022/05/03 15:27
  • 快篩直接戳進腦袋!醫警告「1動作」超危險:戳破頭顱骨底

    國內已進入本土個案單日破萬大關,離陳時中直言「國衛院推估最高點為單日4.5萬人」不遠了。面對與病毒共存時代,居家快篩已成為常態,但快篩用錯可能「戳破了進入腦袋」,連醫師都跳出來警告,小心直接往頭顱骨底部戳進了!
    2022/05/03 13:15
  • 疫苗、快篩、藥物充裕! 韓國致死率超低台灣看不見車尾燈?

    國內確診數字一天比一天多,不過染疫人數比台灣多好幾倍的韓國,卻已經與病毒共存,全面解除防疫限制,韓國政府宣布,從5月2日開始,除非是室內50人以上大型聚會,戶外已經可以不用戴口罩了。除了努力恢復正常生活、提振經濟外,南韓這一波防疫重點也放在避免重症患者增加。專家表示,韓國做足了準備才能與病毒共存,像是超高的疫苗覆蓋率、充足的藥物和快篩,以及利用電子系統,幫助200萬人同時居家照護,台灣能做到嗎?
    2022/05/02 22:58
  • 居隔「3+4」靠譜嗎?他揭與病毒共存2大前提

    北杯說故事今天不說鬼故事,要防疫政策3+4的故事。大家習慣防疫生活之後,又有新習慣要養成,26日有重大轉折,但在重大決策前,蘇揆先告訴大家病毒已經有點改變了,可能後要放寬變成3+4,指揮中心再開記者會宣布且三度延後直播時間,提出很多配套大家聽完之後聽得很明白,但是完全不了解。
    2022/05/02 08:58
  • 防新冠重症除了打疫苗 這點也很重要!肥胖成重症地雷 當心錯誤減肥代謝症候群上身

    國內新冠疫情爆發式成長,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如何避免染疫轉為重症,成為首要課題。由於「肥胖」是引發重症的潛在因素,國內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邀集專家討論「肥胖」與重症的關聯,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當少吃、多動體重仍不斷飆升,要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資深媒體人粘嫦鈺也分享,過去走了很多減肥冤枉路,現在靠運動搭配食補及補充益生菌維持身材,她幽默自嘲:「體重高峰時期,真的就是虎背熊腰!」
    2022/05/01 23:01
  • 疫情重創! 說好與病毒共存 服務業嘆「沒人敢上門」

    疫情升溫,確診者暴增,指揮中心宣布縮短居家隔離,改成3+4天,第4天開始只要快篩陰性就能出門,但規範到哪?現在也是很多服務業的疑問,因為沒有明訂,不少消費者索性不出門,也讓服務業的生意一落千丈!
    2022/05/01 21:22
  • 中重症+47創新高、添3死 6旬男併發呼吸衰竭轉重症亡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國內單日新增個案頻創新高,指揮中心坦言,現在該走向和病毒共存,不過現階段也陸續新增死亡個案及中重症患者。而今(1)日再添48例中重症,其中3例死亡,先前1例原為中症,因新冠肺炎及消化道出血併發呼吸衰竭,改判重症後死亡。
    2022/05/01 14:17
  • 選戰/參選台北市長起手式? 黃珊珊媒體群成立時機巧妙

    2022年底地方大選逼近,但近來國內本疫情嚴峻,社會各界頗受衝擊,許多候選人都受制疫情因素而不敢有太大動作,因此選舉話題頗為冷清,而被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接班人的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近來悄悄成立了媒體群組,雖說是為防疫工作需求方便媒體聯繫成立,但時機點巧妙,也引人聯想是為了選舉布局。
    2022/05/01 10:2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