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余苑綺大腸癌精神狀態丁寧統一獅淋巴癌龍天翔李敖餐飲集團倒閉捷利破產酒醉
  • 搜尋:

    心理健康 結果共243筆

  • 斷裂的社安網/比國外差很多 國民心理健康預算 1個人僅27元

    社區關懷訪視員,是走進精神病人家中的第一線工作者,他們陪伴傾聽、追蹤就醫,但是多年來人力不足,以109年來說,全台灣只有108位關懷訪視員,要服務3萬5千多位患者,案量比是1比331;而在看看國民心理健康第二期預算,110年6億3千多萬,平均每位國民只分到27元,顯現台灣對心理衛生、精神疾病的資源投入遠遠不夠。
    2021/04/24 23:06
  • 哈利爆「脫英」秘辛 有毒新聞摧毀心理健康

    英國哈利王子跟夫人梅根,去年跟英國王室撕破臉,搬到美國洛杉磯重新展開生活。最近哈利王子上美國脫口秀節目,坦白說出「脫英」的原因,哈利抨擊惡毒的英國媒體,摧毀了他的心理健康,讓他決定帶著一家人離開英國。
    2021/02/27 13:26
  • 憂鬱症剋星!「1運動」增加血清素提升幸福感

    規律性的運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至關重要。運動幾乎能改善從頭到腳的全方位健康,降低血壓和心率、改善消化、調節血糖與提升睡眠品質等等。
    2020/12/11 16:13
  • 每人僅22.5元 「心理健康預算」真的夠嗎?

    肺炎疫情讓我們更關心身體健康,但可別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實為了因應相關的健康訴求,政府每年都有編列「心理健康預算」,但攤開預算書,換算下來,國家投入的心理健康資源,每人每年,平均只有22.5元。
    2020/11/24 22:54
  • 辯識求救訊號阻憾事發生 掌握3要點:給予能量

    近期大學校園內相繼幾起學生輕生事件,社會大眾不免關注「為什麼發生?」「哪個環節出問題了?」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自殺的原因通常是複雜的,想要預防類似事件發生,需要各單位和身旁的親友攜手合作,一起打造救命的防護網。
    2020/11/16 14:48
  • 美疫情再拉警報!每天增5萬例.嬌生疫苗喊卡

    歐美邁入秋冬,新冠疫情都有再起的趨勢,在確診、死亡病例最多的美國,上週新增確診比前一週上升11%,其中中西部感染尤其擴散迅速;現在超過30州新增病例都在增加當中,全美每天平均新增約5萬例。美國疫情一直不見大幅趨緩,根據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和哈佛經濟學家卡特勒(David Cutler)發表的最新研究,新冠疫情包括封城和人命、健康的代價,最終將讓美國損失16兆美元,約台幣460兆的天文數字,也是2008年經濟大衰退的四倍。
    2020/10/13 20:00
  • 急性子長輩易焦慮! 子女掌握「3不4多」陪伴過低潮

    趁著連續假期返鄉探望長輩,除了關心他們的生理健康,也別忘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部一名長輩最近因為經常情緒低落,甚至喘不過氣而送急診;醫師指出,老人家發生焦慮、恐慌的機率其實不低,建議家人掌握3不4多原則,陪伴長輩一同度過。
    2020/10/04 10:37
  • 韓國疫情反覆 4成首爾市民自認心理健康惡化

    韓國疫情在8月以首都圈為中心再次爆發,確診數雖有下降但仍波動,民調顯示,高達4成首爾市民認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心理健康惡化。
    2020/09/26 15:44
  • 2020安心城市 訴求靜心、沉浸、慢行

    即將在圓山舉辦的安心城市 公益活動,主要訴求放鬆肺炎期間對生理衝擊及心理健康帶來的壓力,邀請民眾慢活舒活,一起走過疫情。
    2020/07/20 14:33
  • TVBS民調/全台35萬媽憂鬱傾向 2種狀況風險高

    5%媽媽有憂鬱傾向,全台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單親、子女未成年媽媽風險較高 即將到來的母親節,TVBS民調中心持續關心全台20歲以上媽媽們的心理健康,以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發展的憂鬱量表進行調查,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在表1中,如果前兩題其中一題選擇「有」,且後七題有四題以上回答「有」,就具有憂鬱傾向,可能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歷次調查結果顯示,媽媽有憂鬱傾向比例,由101年的10%,逐漸降至105年及107年調查5%的低點,今年調查結果仍維持在5%,估計全台近700萬位媽媽中,可能有約35萬媽媽有憂鬱傾向。顯示,雖然新冠肺炎當前,經濟、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影響,但可能因台灣疫情緩和,多數民眾仍維持日常生活,媽媽們的憂鬱傾向比例未有明顯變化。
    2020/05/07 16:55
  • 檢疫所後盾! 部桃護理師輪班「顧健康也送暖」

    敦睦艦隊官兵今天陸續解除隔離,返家繼續7天自主健康管理!在檢疫所的生活,負責關注他們健康狀況的護理人員,以林口檢疫所為例,是由部立桃園醫院支援!TVBS就訪問到兩位資深護理師,一位是負責調度的督導長,常常休假還要安排人力,也曾到機坪接機;另一位護理長曾照顧檢疫所住民,她透露,除了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也要照顧到心理健康。
    2020/05/04 19:21
  • 恐明年才有疫苗 2020年我們得維持「半正常」生活就

    新冠肺炎讓全世界淪陷,各國加緊研發疫苗,但最快也是明年的事,副總統陳建仁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就說,在疫苗出來之前,民眾要保持社交距離,過半民眾減少50%社交接觸,就能過著「半正常」的生活,防疫是長期抗戰,而公共衛生的層面,也包含了心理健康,得密切注意整個社會的壓力。
    2020/04/21 23:21
  • 防新冠肺炎!長輩少出門 在家使用這個照顧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世界各國,臺灣超前部署一開始先徵用口罩廠,成為國家隊,極力生產口罩,讓全民都能在規範之下都能有口罩戴,隨著疫情持續升溫,現在許多銀髮族盡量少出門,就有七年級生設計程式,將過去電視單向傳播影像訊息,變成雙向互動,提供銀髮族最方便與社群建立心靈連結管道!
    2020/04/14 00:06
  • 新冠病毒也「攻心」! 44%台灣人有「孤寂感」

    新冠病毒傳染力極強,目前最有效的防疫方式就是儘量隔離人群避免傳染,但帶來的心理後遺症恐怕是讓人們感到更孤寂了。遠見雜誌2020孤寂感大調查顯示,超過4成台灣民眾感到孤寂,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更有超過六成感到孤寂,嚴重影響生心理健康。精神科醫師表示,這恐怕跟疫情造成的急性壓力有關,但是否會造成長久後遺症,還有待觀察。
    2020/04/07 22:51
  • 武肺疫情延燒!民眾「快被逼瘋」 專家籲「大哭」紓壓

    中國湖北省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在封城及限制外出等措施下,中國人的心理健康成了新議題。網路上描述無聊的段子五花八門,專家則建議紓壓,可以一個人哭一場,或者打打拳擊。
    2020/02/04 15:57
  • 不讓貼文流於人氣競賽 臉書考慮隱藏「按讚數」

    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考慮隱藏貼文按讚數,因為擔憂顯示按讚數可能讓網站陷入人氣競賽。
    2019/09/03 11:54
  • 洗白啦!「拖拖拉拉」不是罪 專家:對心理狀態有益

    若一個人做事拖拖拉拉,通常會被貼上「沒紀律」或「懶惰」的標籤,但近期心理學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常常拖到前一刻才做、打開電腦亂逛臉書、和朋友小聊一下等等「拖延」的舉動,其實對心理健康大有幫助。
    2019/07/06 17:05
  • 熱到生病!酷暑恐增「憂鬱風險」 國衛院:升1度增7%

    全球高溫近年屢屢突破新紀錄,恐怕連帶影響人類心理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大醫學院共同研究發現,高溫可能會增加憂鬱風險,一旦氣溫高於23度,每增加1度,重度憂鬱發病風險將增加7%。
    2019/06/09 16:19
  • 隨機丟童下樓!男認「想找人殺」 母急求:他不該坐牢

    「有人把我的小孩丟下去!」今年4月,明尼蘇達州布隆明頓市的美國購物中心,發生一起驚世駭俗的意外,24歲的男子阿蘭達(Emmanuel Deshawn Aranda),隨機將一名5歲大的男童從3樓往下丟,傷重命危。事件隨即在全球傳開,阿蘭達事後也坦承,當天因為被女性拒絕感到憤怒,才到購物中心「找人殺」,但其母親卻一心想替兒子求情,「他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治療,而不是坐牢」。
    2019/05/15 14:16
  • 挫折所產生的虛擬與幻覺 決定了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最近,身旁的朋友都在討論公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自己好奇google了一下劇情的簡介,很高興我們的社會可以將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搬上電視螢幕來討論。
    2019/04/18 09:17
  • 在未來的世界裡 你是被取代者還是積極掌控者?

    【談談/晨恩談心理話】最近,參加了一個AI在醫療的運用趨勢討論會,與會中感覺到有許多的醫療人員對於AI是存在焦慮與恐懼的,有些醫療界的朋友提出了人性的關懷是在醫療行為中最溫暖的觀點,來維護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及角色的重要性,強調在醫療行為中是不可被取代的。當然,也有些醫療人員保持比較正向的態度,認為不可以小看AI能創造的潛能,甚至可以做為醫療行為中很大的幫忙,包括了對於新藥物的研發、疾病診斷的協助,老人照護與預防醫療的協助,甚至到心理健康的諮商。
    2019/02/18 09:16
  • 曼徹斯特砍人案 英警方:反恐調查仍在進行中

    大曼徹斯特警察局(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今天表示,已將涉嫌在曼徹斯特市維多利亞火車站砍傷3人的25歲男子依心理健康法拘留,不過反恐調查仍在進行中。
    2019/01/02 09:53
  • 公務員自殺人數激增 立委推心理健康假

    公務員執行公權力,但心理狀態長期遭到忽視。國民黨立委廖國棟16日說,他已提案修法,公務員因心理或精神不適,導致工作困難,每月得請心理健康假一日,用來休息、就醫。
    2018/12/30 20:31
  • 洗澡摸到乳房硬塊 勇媽分享抗癌過程

    51歲林姓婦人8年前罹患乳癌,雖然腫瘤僅一顆花生米大,但因長在深處,醫師建議全乳切除,林婦為了孩子勇敢抗癌,她今天表示,「外表不重要,身體、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
    2018/11/29 17:30
  • 氣溫升高影響心理健康 研究:兩者呈現相關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期刊今天刊出一項研究指出,每月均溫上升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微幅增加相關,且部分地區在5年內均溫升高攝氏1度會使精神障礙更為普遍。
    2018/10/09 18:0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