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孫鵬運勢 高中職狄鶯孫安佐呼麻升官墮胎狄鶯孫鵬離婚錄影存證大麻
  • 搜尋:

    中國威脅 結果共140筆

  • 不甩中國威脅!美售台337億元軍備 承諾滿足防衛需求

    美國近日宣布3批總價11億美元的對台軍售,中國揚言反制。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昨(6)日表示,出售的軍備是防禦性質,中國沒理由有反應,美國未來會持續滿足台灣防衛需求。
    2022/09/07 09:43
  • 12友邦駐聯合國代表聲明 關切大陸升高對台威脅

    外交部今天表示,台灣12個友邦的駐聯合國常任代表23日發布聯合聲明,就中國蓄意升高對台軍事威脅與危害台海和平表達嚴重關切,並讚許台灣冷靜應對中國威脅。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感謝。
    2022/08/25 17:28
  • 中國威脅下印證強韌民主 林飛帆:台灣值得國際保衛

    《華盛頓郵報》今天刊出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的投書。林飛帆指出,台灣在習以為常的中國威脅下,證明了強韌的民主,國際社會應該把台灣視為值得信賴的盟友,以及共同保衛的國家。
    2022/08/13 13:15
  • 稱軍演符合國際法 陸外交部:與中國威脅論無關

    中共對台軍演再度讓世人聯想到「中國威脅論」。中國外交部今天聲稱,軍演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跟所謂「中國威脅論」無關;中方有關做法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
    2022/08/04 22:07
  • 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台灣篇幅倍增

    日本內閣會議上周五(22日)通過今年度《防衛白皮書》,內容提及中俄兩國持續深化軍事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劇印太地區的安全危機,與台灣局勢有關的篇幅也大增一倍之多。今(29日)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日本特約記者施勗皓,接受主持人韋家齊線上訪問表示「打開日本今年度《防衛白皮書》,第一頁就是日本防衛大臣,也就是安倍前首相的弟弟岸信夫所寫前言。這次是他第一次在前言裡就提到台灣,內文提及台灣的篇幅也非常多,詳盡地介紹台灣整體軍事戰略、布局等,還敘述面對中國威脅日益增大,台灣局勢穩定對日本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這次《防衛白皮書》有很多首度提及的跟台灣相關議題,譬如大陸軍隊登陸作戰的可能性,以及分析大陸、台灣兩邊軍事平衡,越來越朝對大陸有利方向發展,台灣受到的威脅漸漸增大。去年提及台灣的篇幅有5頁,今年是10頁,整整增加一倍,能看出日本隊台灣局勢更重視了。《防衛白皮書》強調日本的與那國島和台灣只距離100多公里,因此像沖繩、與那國島的自衛隊設施對維護周邊區域安全有重要地位,呼應了安倍前首相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發言,一旦台灣發生狀況,日本難以倖免。」
    2022/07/29 16:37
  • 裴洛西若不訪台 美參院共和黨領袖:等於讓中國贏了

    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今天表示,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若不訪台,等於讓中國獲得某種勝利。但他強調,確保台灣具備足以因應中國威脅的防衛能力,比訪問台灣來得重要許多。
    2022/07/27 08:20
  • 拜習通話前夕驚爆! 美核武信號塔裝華為 恐遭監聽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本周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不過CNN獨家報導,美國存放核武設施及敏感軍事區的信號塔,部分是安裝華為的通信設備,可能被用來攔截軍方通訊。大陸否認,他們暗中監視美國,大陸「環球時報」更酸美國FBI太無知,批評美國過度渲染「中國威脅論」。
    2022/07/26 22:19
  • 日防衛白皮書關切台灣 國台辦:嚴重違背一中原則

    日本政府22日發布2022年版防衛白皮書,關切台灣局勢與中國威脅。繼中國外交部指稱「干涉內政」後,中國大陸國台辦今天也聲稱,日本這是在「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2022/07/25 21:59
  • G7、北約緊盯中國威脅 環球時報嗆「挑釁」

    中國大陸跟西方國家的各項競爭持續加劇,在接連登場的G7跟北約峰會中,都出現緊盯中國的相關議題,對此大陸環球時報今天特別發表文章,警告西方國家,說「挑釁中國,不會交好運」。
    2022/06/27 20:51
  • G7將登場 元首聚焦烏克蘭危機、中國威脅

    G7峰會將在這個星期天登場,會談地點在德國靠近奧地利的艾爾莫城堡,雖然叫做城堡但其實是渡假中心,因為這裡幾乎是與世隔絕,所以舉辦G7這樣大型元首會議的話,維安比較容易,2015年德國主辦G7時也是選在這裡。
    2022/06/25 14:24
  • 美兩黨參議員提台灣政策法案 全面提升台美關係

    外交部今天表示,美國參議員提「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內容涵蓋全面提升台美關係、反制中國威脅等重大議題,外交部對此誠摯感謝,也強調將與美國國會、行政部門密切合作,促進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2022/06/17 15:57
  • 東歐智庫「全球安全」報告出爐 近4成受訪者不知習近平

    歐洲知名智庫「全球安全」年度政治趨勢報告出爐,調查發現,多數受訪者視俄國為國安威脅並渴望加入西方陣營,但對中國威脅防範意識不足,近4成不知習近平,對台灣看法也存在分歧。
    2022/06/06 09:02
  • 布林肯控陸威脅台灣!國台辦:美國言行不一、顛倒黑白

    中國大陸國台辦今天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政策演說渲染「中國威脅」,散布「涉台錯誤言論」,暴露美國「挺台遏華」、企圖阻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性。
    2022/05/27 22:07
  • 德媒專訪談大陸威脅 吳釗燮:台灣將堅定自我防衛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指出,面對中國威脅,台灣將堅定負起自我防衛責任,也持續尋求美國支持,透過取得必要的防衛性武器與情資交換,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
    2022/05/18 14:12
  • 日相憂「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 陸批:沒資格說三道四

    針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談及台海和平的重要性,擔憂「今日烏克蘭,明日的東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天批評日本炒作中國威脅論,在台灣議題上有歷史罪責,沒資格說三道四。
    2022/05/06 22:47
  • 美國務卿下週出訪我國友邦巴拿馬 談移民與中國威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週將出訪台灣前邦交國巴拿馬,與多國代表商討移民問題,中國威脅預料也是談論主題之一。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美方希望各國與北京往來要「睜大眼睛」。
    2022/04/16 08:45
  • 美參議院外委會訪問團旋風來台 蔡英文15日接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孟南德茲今天率領美國國會議員團共6人訪問台灣,訪團搭乘C-40C行政專機於今晚7時40分抵達台北松山機場;訪團明天晉見總統蔡英文,針對台美合作、中國威脅、區域安全等議題交換意見。
    2022/04/14 21:07
  • 拜登提新年度總預算 軍費增4%達23.3兆創新高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提出高達5.8兆美元的2023會計年度政府預算案,國防經費8130億美元更創歷來新高。五角大廈認為須應對中國威脅、俄國侵烏及強化太空與核武戰力。
    2022/03/29 12:38
  • 拜登、習近平通話前 環時放話:決不接受美國威脅脅迫

    美中領導人將於今晚9時通話,中共對外官媒環球時報下午引述中國不具名官員,批評美方一些高官這兩天又針對烏克蘭問題密集向中方「潑髒水」,揚言「中方決不接受美國威脅脅迫的做法」。
    2022/03/18 16:10
  • 應對中國威脅 澳洲斥資280億美元擴軍

    澳洲跟中國大陸關係持續緊繃,澳洲總理莫森基今天宣布,將斥資280美元擴大軍隊規模,以應對新的威脅,大陸國防部則是公布影片,指控澳洲反潛機近距離騷擾中國軍艦。
    2022/03/11 17:16
  • 賴清德行程滿檔!視訊晤美兩黨17名議員 談台美經貿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宏都拉斯,在美國洛杉磯過境24小時,美西時間25日透過視訊線上會晤17名美國國會議員。美國跨黨派議員共同關心台美經貿關係、中國威脅等議題。
    2022/01/26 09:05
  • 法學者:抵制冬奧立場各異 不影響中國威脅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表示將不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並稱此舉「無足輕重」,引發熱議。法國學者向中央社表示,儘管西方抵制立場可能各異,但對中國威脅卻有共識,中共不應轉移分化。
    2021/12/16 11:10
  • 俄烏緊張台灣連帶成焦點 美警告北京:勿犯危險錯誤

    俄羅斯近期在烏克蘭邊界增兵,引發國際關切,飽受中國威脅的台灣連帶成焦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今天警告北京,動武單方面改變現狀將是「嚴重、危險錯誤」,要中國勿輕舉妄動。
    2021/12/10 09:13
  • 歐盟2主席挺成員國與台灣深化關係 不接受中國大陸施壓

    歐洲聯盟2位主席聯合表示,支持立陶宛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強調成員國有權與台灣深化關係,以及不能接受中國大陸對歐盟成員國威脅、施壓,歐盟將採取反擊。
    2021/10/29 06:10
  • 宣傳戰開打!美「抗中」情緒高 中國「愛國」呼聲強

    在美中競爭持續白熱化下,多個美國準大使公開表達「加強盟友合作」與「抗中」的態度。例如已獲提名為美國駐中國大使的前國務次卿伯恩斯,周三就在聽證會上公開批評中方在新疆、西藏、香港的作為,以及對台灣的霸凌。準駐日大使伊曼紐更批中國透過分化來征服,強調美國盟友團結力量更大。在隆隆炮聲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緩頰稱,美方無意遏止中國,也不會要求友好國家選邊站。但中方不買帳,不但批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更透過官媒批評美方政客把中國當作美國政策失敗的代罪羔羊。兩國的宣傳與心理戰,持續對抗。
    2021/10/21 19:5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