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政策奏效了嗎?2025年3月,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暫無第八波信用管制的規劃,市場解讀為前波打房政策已產生初步效果。隨著打炒房政策接連實施、房價走勢成為全民關注焦點,本文彙整自2020年起歷次重大打防政策,涵蓋中央銀行、財政部及內政部等部會的重要措施,掌握2025打房政策、第七波信用管制、房貸利率、囤房稅2.0等,協助你快速掌握政策重點與實際影響。
目錄快速導覽
囤房稅2.0上線!最新房屋稅制修正
此舉雖非中央政府打房政策之一,卻也能達到降低投資誘因,抑制炒房的作用。促使房地產市場降溫,減少投資者興趣,並讓自住房購買者受益,但也可能對開發商和投資者帶來挑戰。
2025最新打房政策
中央銀行於2024年9月召開理監事會後,宣布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並啟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自2024年9月20日起實施,同時自10月1日起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以強化對不動產市場的調控力道。此外,財政部與金管會亦啟動對「新青安貸款」的查核機制,加強篩檢非自住或人頭申貸行為。
以下為最新打房政策三大重點整理:
更多新聞:房貸限制放寬了!央行提解套:繼承、換屋、已簽約不受限制
最新打房政策1:利率不變
由於國內通膨率持續趨緩,預估今年有望穩定在2%以下,加上經濟溫和成長,產出缺口維持微幅負值,央行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維持在2%,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2.375%,短期融通利率則為4.25%。此舉配合整體貨幣政策方向,避免對景氣造成過大干擾。
更多新聞:升準不升息是什麼意思?央行打房升準不升息影響族群一次看
最新打房政策2:第七波信用管制
第七波措施已於2024年9月上路,至2025年初仍持續施行,核心規範如下:
- 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一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 自然人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
-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最新打房政策3: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
自2024年10月起,央行調升新台幣活期性與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0.25個百分點。該措施延續至2025年,對銀行資金調度造成一定壓力,促使金融機構更謹慎控管放款結構,有效抑制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部門。
央行為何要再打房?
雖然2025年第一季央行暫未推出第八波打房措施,但持續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與存準率調升政策,顯示央行對不動產市場仍高度警戒。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25年2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達38.1%,已超越2009年10月金融海嘯後的37.9%高點,顯示資金仍過度集中於不動產部門。央行指出,這樣的結構不僅會排擠企業投資貸款空間,也可能對經濟永續發展造成長期隱憂。
央行總裁楊金龍於2025年3月表示,現階段市場已有部分反應,包括投資型買盤減少、建商讓利加快去化庫存,短期內政策觀察期尚未結束,但不排除未來若市場再度過熱,仍有加碼管制的可能。
央行也持續引用歷史警示,強調控制資金流向與信用擴張是避免泡沫破裂的關鍵。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破滅與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都是今日台灣打房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
央行打房原因1:借鏡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破滅事件
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圓長期升值,日本企業資金大量轉向不動產市場,加上日本央行當時持續降息、政府提供稅賦優惠,導致資產價格迅速上揚。民眾普遍認為土地價格只會上漲,進一步推升投資熱潮。政府推動金融自由化卻未強化監管,形成極高風險累積。
資產泡沫最終破裂,銀行不良債權激增,金融系統功能癱瘓,並引發長達十年以上的經濟停滯與通縮。央行強調,2025年台灣民間資金依舊偏好不動產市場,若未適時管控信用擴張,將可能步上日本泡沫化後的後塵。
央行打房原因2:借鏡2007~2008年間美國次級房貸危機
2000年代初期,美國聯準會實施低利率政策,加上銀行放寬審核標準,次級房貸市場快速擴張,金融機構推動複雜的證券化商品及過度槓桿操作,最終在升息循環中引爆連鎖崩盤。
美國房價反轉下跌,大量貸款人違約,造成銀行信貸緊縮,進一步蔓延為全球金融海嘯。央行指出,2025年台灣房價仍高、民眾購屋負擔沉重,若貸款持續集中於高槓桿、非自住買盤,恐重演類似的金融風險。
央行打房原因3:預防性措施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
央行2024年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2025年延續實施至今,屬於典型「預防性調控」。央行表示,這是借鏡主要經濟體如韓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經驗——提早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能有效減緩房市投機與信貸膨脹,達到金融穩定目的。
2025年第一季,央行已與34家國銀召開聯繫會議,要求加強不動產放款總量控管,並要求針對第二戶與法人購屋貸款落實差別對待。同時,也強調信用資源應優先保障首購族及剛性需求,導引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盤點近年7波央行打房政策解析
2024年9月 第七波打房政策
◆利率
考量國內通膨緩步回降,明年可望降至2%以下,此外,預計下半年及明年國內經濟溫和成長,產出缺口皆為微幅負值,因此,理監會決議利率不變。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
◆第七波信用管制
為進一步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為抑制房市投機與囤房行為,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
- 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 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
-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第七波排除條款
一、自然人因繼承取得之房屋及房貸,不計入「本規定」之房屋及房貸戶數,亦即自然人只有繼承取得之房屋者,新申辦之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本規定」之適用。
二、自然人有房屋者,因有實質換屋需求,經與承貸金融機機構切結約定下列事項後,新申辦之第1户或第2户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本規定」之適用:
(一)借款人應於新申辦之購屋貸款撥款後1年內,將名下原有房屋出售並完成產權移轉登記,且不得以轉貸等方式規避上開事項。
(二)借款人違反切結事項時,承貸金融機構應對借款人取消寬限月、收回原應分期償還之貸款本金或貸款成數差額、立息及加收違約金等。
三、自然人已簽訂購屋(包括成屋及預售屋)合約,即將申辦貸款時:
(一)符合上開情形者,仍可排除適用「本規定」。
(二)自然人申辦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且非屬高價住宅貸款,不受「本規定」第1户購屋貸款及第2户購屋貸款限制。
另依據內政部公告之「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成屋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相關規定,買方貸款金額少於預定貸款金額者,如屬不可歸責於雙方時,已訂有相關處理機制。例如,預售屋賣方可同意由買方分期清償差額,或買賣雙方得選擇解除契約;成屋買賣雙方得選擇解除契約。
2024年6月 第六波打房政策
◆利率
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以來國內通膨率緩步回降趨勢,本年下半年可望續降至近2%;此外,預期本年經濟溫和成長,國內產出缺口呈微幅負值,本行理事會認為本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將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
◆第六波信用管制
調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6成:上年6月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7成實施以來,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之撥款金額呈增加趨勢,為續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降低相關授信風險,祭出第六波信用管制。
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央行認為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透過加強貨幣信用之數量管理,以強化本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將有助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2023年6月 第五波打房政策
◆利率
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下半年國內通膨緩步回降,第4季通膨率可望降至約2%;在連續5次調升政策利率及2度調升存款準備率下,理事會認為本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以檢視緊縮貨幣政策之累積效果及其影響,將有助於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875%、2.25%及4.125%。
◆第五波信用管制
央行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有助銀行降低不動產授信風險,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持續走緩,不動產貸款之逾放比率維持低檔;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加以本年第1季自然人新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均較上季增加,以及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之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為續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降低相關授信風險,本次本行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
2021年12月 第四波打房政策
◆利率
國內經濟穩健成長,惟各產業復甦力道不均;在全球景氣持續復甦,惟仍潛藏下行風險,預期明年台灣經濟溫和成長,本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第四波信用管制
自2020年12月以來,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已有助銀行降低授信風險,惟近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為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避免流供囤房、囤地,本次本行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
- 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一律降為4成。
- 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借款人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
-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
- 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
2021年9月 第三波打房政策
◆利率
全球景氣持續復甦,惟前景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加以國內疫情受控,內需服務業可望逐漸復甦,民間消費回穩帶動下,預期本年下半年及明年經濟續溫和成長,本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賡續當前寬鬆貨幣政策,有助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成長。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125%、1.5%及3.375%。
◆第三波信用管制
目前受限貸款之成數下降;惟銀行不動產貸款增幅仍大,為避免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有必要採取預防性措施,進一步控管相關授信風險。
- 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特定地區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及新竹市。
- 調降購地貸款最高成數為6成。
- 調降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成數為5成,並明定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規範措施除外條款之「一定期間」為1年。
2021年3月 第二波打房政策
◆利率
當前國內物價及通膨展望均屬溫和,國內經濟可望穩健成長,本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賡續寬鬆貨幣政策,有助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成長。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125%、1.5%及3.375%。
◆第二波信用管制
目前受限貸款之成數下降、利率上升;惟銀行不動產貸款增幅仍大,為避免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並進一步控管金融機構不動產授信風險,因此祭出第二波信用管制。
-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最高成數:一律為4成。
- 調整自然人購置住宅貸款規範:
- 第3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5.5成,並新增第4戶以上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5成。
- 購置高價住宅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5.5成,並新增第4戶(係指名下已有3戶房貸者)以上之高價住宅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至4成。
- 新增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規範措施,限制最高貸款成數5.5成。
2020年12月 第一波打房政策
◆利率
當前物價回升,明年通膨展望溫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賡續寬鬆貨幣政策,有助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成長。利率維持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125%、1.5%及3.375%。
◆第一波信用管制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第一戶貸款最高6成,第二戶以上貸款上限5成,無寬限期。
自然人:第3戶以上購屋貸款上限6成,且無寬限期。
建商、餘屋:逾屋貸款最高5成。
目的: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近期本行以座談及通函方式,籲請銀行善盡社會責任,引導資金配置於生產事業實質投資,以提高就業及國人所得。
打房政策對房價的影響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現在確實有些投資客想趕快下車,不過都以平轉為前提,因此價格可望止漲,至於是否能下修,還攸關個案本身的基本面,包括區域機能和建設利多等,推案量大的蛋白區甚至蛋殼區,最受考驗。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徐之強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表示,支持央行這一次祭出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價的影響其實從營建股的股價就可以看出,今年這幾波的信用管制應該可以讓房價冷卻。徐之強認為,這幾年房價因為通膨、疫情後貨幣寬鬆期間有大幅的漲勢,很多人開始投資,開起高槓桿,但這是在景氣熱絡的時候,當景氣反轉時,就會讓經濟遭受影響。
徐之強分析,目前台灣民間信用占GDP比重,已經接近170%,而中國、韓國、香港都接近200%,現在就可觀察到中國房地產正在去槓桿中,不少房地產公司紛紛倒閉,也讓中國經濟重創,經濟成長率下滑。反觀台灣,現在房地產的放貸過度集中,現在央行適時的降溫,不讓槓桿增加的措施是正確的,當然也就會影響房價。
長期來說,徐之強認為央行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是好事,避免太多投資人槓桿開太大,透過這些預防性的措施管制,避免未來台灣可能要面臨去槓桿的歷程。
打房政策對房貸的影響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利率雖然沒有調整,不過銀行為了達到風險控管,並符合存準率的限制,將從嚴放貸,利率部分除了新青安貸款還有優惠補貼,一般首購的房貸利率,恐將無法看見到地板價2.1%,寬限期條件也將會趨嚴,因此購屋的貸款成本和每月貸款金額,也都會提高。
舉例來說,每千萬貸款,在有寬限期的情況下,繳息不繳本期間,每月付1.7萬利息,不過若無寬限期,或是從三年縮短成一年,正式本息攤還要付3.7萬,等於要提早做好付全額房貸的規劃,對於墊腳買房的年輕族群,影響較大。
此外,銀行估價也將會相對保守,因此購屋族更要擔心的是鑑估價格不足,首購族就算一樣有機會貸到八成,自備款要補足的金額也會增加,因此財務也要重新規劃計算。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徐之強表示,貸款成數上的限制,也是避免房地產需求供給部分開太高槓桿,將對未來房地產風險過大。而央行祭出的管制措施,是假設一般民眾購買第二戶就是要投資,本質上不希望你借太多錢,而是把資金留給真正住宅需求的人,因此,這波信用管制類似風險控管,避免土建融貸款侵犯到一般工業、製造業、投資者的貸款需求,讓資金可以引導到真正的投資面向。
不過,目前央行祭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只對首購族友善,徐之強則認為,真正影響到的是換屋族,現在沒有寬限期,本金加利息得一起繳,倘若假設是一般年輕夫婦,因為家中有新成員需要換屋,那就可以用無房產的其中一人去貸款,不僅有寬限期,也不會受到這波信用管制的影響。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美國大都會名作登場◢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