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近日調高存款準備率,究竟存款準備率是什麼?提升存款準備率會影響到房價嗎?本文詳細解析存款準備率公式,看懂台灣存款準備率政策,一次了解存款準備率這項央行強力的貨幣政策工具。
存款準備率是什麼?
存款準備率(英文:Required Reserve Ratio),又稱為存款準備金比率、現金準備比例、準備金比例、準備金要求、法定準備金比率等,指的就是商業銀行必須存在中央銀行的資金比例,即是指商業銀行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
所謂「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是指當人們或企業把錢存到銀行之後,銀行不能將吸納的存款100%用於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必須將一部分存到央行當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準備率。
存款準備率中所謂的「存款」,則包括了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定期儲蓄存款,這些錢都是屬於存戶的錢,在銀行帳上則是定義為負債,未來當存款人要領的時候,銀行有義務償還。而這些不一樣的存款形式,其存款準備率也不一樣。
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差異?
存款準備金又可以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兩種。
- 法定存款準備金( Required Reserve):是指銀行按照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把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在中央銀行。
- 超額存款準備金 (Excess Reserve):超額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存在中央銀行、超出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的用途是在於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產運用的備用資金,通常是根據銀行的意願來自行增減。
存款準備率計算公式?
存款準備率的計算公式為:
存款準備金儲備要求 = 存款 × 存款準備率
- 假設央行訂定存款準備率為10%,A銀行有100億新台幣的存款
- A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儲備要求 = 100億新台幣 × 10% = 10億新台幣
- 這代表了A銀行至少要將10新台幣存放在央行,剩下的最多只有90億可以貸出去或投資
台灣中央銀行存款準備率政策
央行的存款準備率貨幣政策,強制規定銀行收受存款時,必須保留一定比率準備金不能貸放。調高(降低)存款準備率時,貨幣乘數降低(增加),就會導致貨幣乘數倍數減少(增加)。
一般而言,國家大多不會頻繁調整存款準備率,因為銀行隨之調整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成本。
台灣中央銀行最近一次調整存款準備率,是在今(2024)年的6月13日,大動作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並自7月1日起實施。
上一次台灣央行調整存款準備率,是在2022年7月,也是調升了0.25個百分點。
再前一次,則是2008年1月,與2022年中間相隔了14年。這是一次在通膨壓力持續高漲的情況下,為因應物價攀升,央行採行了偏向緊縮的貨幣政策,自2008 年7月起,調升新台幣活期性存款準備率1.25%、定期性存款準備率0.75%。
國際央行為何會降低、取消存款準備率?
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步降低甚至取消存款準備率的規定,例如美國在2020年3月,宣布無上限QE,同時為擴大貨幣供給加乘的效果,將存款準備率由10%降至0%。除美國之外,目前也有部分國家實施零存款準備率政策,包括加拿大、瑞士、澳洲、英國等。
這些國家的央行,為什麼要採取降低甚至取消存款準備率的規定?原因主要有4點:
- 避免不公平競爭:隨著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有許多「非銀行」的金融機構發行非存款型態的金融工具,來吸收資金,由於這類工具不須要提列準備金,容易造成銀行與非銀行機構之間的不公平競爭。解決這種不公平競爭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或取消存款準備率。
- 避免增加銀行成本:連帶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存款準備金不能動用,無法放款賺取利潤,但又要付利息給存戶,無異是政府對銀行課徵的稅負,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況且,這樣也不利於本國銀行與外國銀行的競爭。若是央行要支付利率補貼銀行,則成本也會轉嫁給央行。
- 存款準備率功能漸失:存款準備率政策雖具「流動性」與「貨幣控制」兩大功能,但是,此二項功能已經逐漸衰退。就流動性功能而言,存款準備政策的功能,已逐漸被存款保險制度與重貼現政策所取代;就貨幣控制而言,並無堅實的證據顯示存款準備可以增加貨幣控制的穩定性。
- 巴塞爾協議:對於銀行信用風險而言,巴塞爾協議對於銀行監理資訊揭露,以及資本準備率已經有相當多的規範,存款準備金的重要性就不如以往。(巴塞爾協議乃是由國際清算銀行制定,同時得到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參與制定並同意實施的全球金融監管標準。)
存款準備率調整的原因?
存款準備率調整是強而有力的政策工具。中央銀行藉由對存款準備率的調整,可以直接影響銀行,因此來擴張或收縮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進而控制貨幣總計數及其他重要金融變數,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促進經濟金融的穩定。但是,調整存款準備率也是一把雙面刃,其優缺點可分別陳述如下:
調整存款準備率的優點
- 貨幣政策的效果明顯而且迅速:央行如果想要強力改變貨幣政策方向,大幅提振經濟景氣或打壓過熱景氣,調整存款準備率的效果,可說是既明顯又迅速。
- 具中立性:調整存款準備率時,對所有銀行都一視同仁,具中立性,符合公平原則。
- 宣示效果強烈:調整存款準備率,對超額準備、貨幣乘數及貨幣供給額,均有極大的影響,足以傳達政府貨幣政策的意向。
調整存款準備率的缺點
- 效果過於強烈:調整存款準備率,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額,均會造成強烈影響。
- 干擾銀行經營:存款準備率調整會影響銀行的超額準備金,造成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困擾,而且,也會影響銀行的成本或利潤,干擾銀行的經營。
存款準備率調高、降低的影響?
調高存款準備率,會帶來什麼影響呢?一般而言,若經濟景氣過熱而有「物價膨脹」之虞時,中央銀行可以提高存款準備率,這有3項具體的經濟效應:
- 減少貨幣供給額:若其它情況不變,調高存款準備率,就會讓貨幣乘數變小,從而在既定的貨幣基數水準下,使得貨幣的供給額減少,這樣一來,就希望能夠適當緩解通貨膨脹壓力。
- 影響利率水準:在調高存款準備率的同時,市場資金會因為貨幣供給額減少而相對緊縮,利率水準就會隨之上升。
- 影響銀行成本與利潤:調高存款準備率會增加銀行的資金成本,影響銀行的利潤。
- 經濟不景氣時,中央銀行可以降低存款準備率,則銀行有較多的資金可以貸放出去,使得流通在市面上的貨幣數量增加,表示中央銀行採行的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 存款準備率下降,銀行對於資金收回的風險較寬鬆,核貸的意願會比較高,以吸引貸款戶對於貸款的需求。
- 如果存款準備率下降,銀行就可以不用留太多款項在手邊,資金流動性會跟著提高。
【調整存款準備率舉例分析】
今年6月13日,央行理監事會決議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央行之所以會調高存款準備率,主要是因為近期房市過熱,央行擔心房價一旦過高,可能會形成泡沫,而影響到金融穩定。
央行估計,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估計就能從銀行體系收縮資金1200億元,此舉將使得銀行手上可以運用資金變少,抑制貸放能力,後續銀行可能會評估拉高房貸等授信業務的條件,也會更嚴謹地選擇客戶,而對銀行貸放資金造成明顯的抑制效果,不僅帶來量的緊縮,同時對抑制通膨也具有效果。
重貼現率與存款準備率的關係?
中央銀行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率政策、重貼現率政策,此外,也能利用選擇性信用管制、直接管制與「道德勸說」等方式,維持經濟的穩定。
「重貼現率政策」就是中央銀行藉由「重貼現率」的調整,以影響銀行的資金成本,影響銀行的借款意願,達到調節整體經濟貨幣數量的目的。在經濟景氣不好時,央銀可以「降低重貼現率」,提高銀行的借款意願,增加市面流通的貨幣數量;景氣過熱時,央銀則會採取「提高重貼現率」的政策,降低銀行的借款意願,來減少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數量。
簡言之,存款準備率與重貼現率,都是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可透過「宣示效果」來傳達未來貨幣政策的意向。當央行想要緊縮貨幣政策時,就會提高存款準備率與重貼現率;若想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增加市場上的貨幣數量,則可以降低存款準備率與重貼現率。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