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多國力推「綠色振興計畫」!氣候變遷策略已進入新世代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賴慧津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15 21:41
最後更新時間:2023/05/09 09:58
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已進入新世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已進入新世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撰文:David Stinson孫維德、廖珮杏(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

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想推動「綠色振興計畫」,投資適當的基礎建設,一方面讓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一方面促進環保。至於世界各地的散戶,目前則在學習如何用自動化工具進一步調控投資組合。去年最重要的氣候會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英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國家之一,脫歐之後正在重新整理自己的金融地位。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想推動「綠色振興計畫」,投資適當的基礎建設,一方面讓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一方面促進環保。至於世界各地的散戶,目前則在學習如何用自動化工具進一步調控投資組合。

這些因素都能解釋,為什麼2021年的氣候變遷大會除了討論監理和補救措施,還前所未有地開始重視金融。格拉斯哥淨零排放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將11月3日訂為COP26的「金融日」,並指出加入該聯盟的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已達130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150%,足以將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1.5oC以內。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環保行動都開始轉向,要求企業自願逐漸採用ESG(環境、社會、治理)措施?某種意義上,這是因為政府的行動成效不彰。最明顯的證據,就是許多國家的央行都沒有在減緩全球暖化,反而讓該國金融業者避開政治風險,以既有的方式繼續獲利。碳排放也一樣,如果能夠統一全球的碳排放價格,當然就能釜底抽薪,但沒有任何國家願意做相應的稅制改革。

儘管如此,金融機構在經濟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所有可能影響碳排放的行為,都一定會在某個環節牽扯到金融,所以金融機構一旦願意為氣候而戰,效果一定很可觀。

電力的代價

COP這類氣候會議,通常都在比較各種發電方案的優缺點,而不是討論誰該動手去採用。在發電方案部分,去年的COP對核能的態度比較友善一些。核能雖然具有零碳優勢,但也有許多棘手的風險,所以過去一直都很具爭議。去年罕見地重新討論核能,也跟ESG的標準有關。

至於燃煤,則無論是碳排放量,還是對人體的影響,都是最髒的能源之一。淘汰燃煤發電是氣候永續的首要之務,不過去年的COP卻出現了一些變卦:中國跟印度到了最後一刻,突然決定把原本的「逐步淘汰」燃煤電廠,改成「逐步減用」燃煤電廠。

也許這與兩國之前同時發生的電力問題有關。中國過於宏大的減煤計畫,在2021年11月初造成嚴重電力短缺,而電力的價格上限,以及無法用其他方式由下而上反映電力需求,更是讓相關問題雪上加霜。所以現在中國只能暫時走回頭路,繼續挖煤、燒煤。

至於印度的新德里,則在中國缺電事件之後沒多久,就幾乎因為空汙而被迫封城,結果政府只好關閉當地的火力電廠、禁止卡車進入當地、把學校改為線上教學。這顯示當地的經濟有多麼仰賴高汙染產業。

 
在氣候談判中經常提到,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結構不同。當然,這也就表示我們可以要求富裕的已開發國家投資新科技,解決氣候問題。最初會制訂碳排放額度,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即便如此,各國對於綠色科技的貢獻應該如何計算仍是爭議不休。

這是因為,雖然在外資進入開發中國家投資乾淨基礎建設時,可以確定該國還沒有相關科技;但我們卻無法用可統計的方式來判斷,如果外資沒有干預,當地在幾十年後會不會出現一樣的科技;也無法判斷會不會有一些投資客單純為了獲利,而在那裡投資相同的科技。在沒有碳封存這類額外誘因的情況下,碳排放額度很好計算;但外資一旦介入,就會出現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事後很難回推外資究竟幫了多少忙;此外,這種制度甚至還可能會讓擁有額度的國家刻意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藉此爭取更多投資。

超前部署才是關鍵

這種時候金融就很重要,它可以處理一些政府力有未逮的問題。很多時候,立法程序跟監理機制無法推動的新科技,只要放貸機構一聲令下,企業就會引進。當然,這種方法有優點也有缺點。這種方法的優點之一,是銀行在前線與中小企業交涉時,很可能比對方更了解新科技能帶來哪些幫助,以及實際上該怎麼執行。但如果是大型企業,情況就反過來了,他們比銀行更懂。麻煩的是,目前影響全球暖化最大的因素是用電,而中小企業很少投入發電產業。所以如果要讓ESG投資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可能得靠投資新興市場。

此外,在思考干預措施時,也要注意新科技的技術週期。如果新科技具備強大的規模經濟潛力,從中介機構下手調控就會很有用。萊特定律(Wright's law)指出,產品的產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會降低某個固定比例,例如太陽能電板產量加倍,成本就會下降30至40%,電池組產量加倍時,成本則會降低18%。根據這種成長模式,逐漸增加投資一定可以帶來許多投資以外的效益。

 
ESG的崛起,表示氣候變遷策略已經進入新時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反倒是ESG最有名的撤資手段,很多時候可能事倍功半。因為使用燃煤發電那類落伍科技的營運方式,只要能夠繼續獲益,即使被金融機構拔走資金,還是會從其他地方借到錢,印度與中國就是個好例子。此外,基礎研究往往都得靠政府資助,之後才有可能產生值得商轉的新科技。

ESG的崛起,表示氣候變遷策略已經進入新時代。畢竟企業通常都只能跟著整體的浪潮前進,很難走在潮流前方。過去幾十年來的基礎研究,讓更多人認識到氣候問題,不再否認暖化的存在。這樣的環境讓綠色金融的種子得以發芽,但是,它將如何發展,就要看我們能不能讓金融產業以正確的方式促進環保。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台灣銀行家月刊

ESG新趨勢

#綠色振興計畫#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電力#碳排放#ESG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25

0.0809

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