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崇哲(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台灣銀行家》雜誌總編輯)
因應金融科技趨勢,金融面貌已經大幅改變。如果有一天,台灣各大宮廟的發財金,連動起信徒的銀行電子帳戶,自動轉帳在各個投資帳戶上扮演更積極的「錢母」角色;若再加上結合判讀信徒智慧手錶上的膜拜或念經紀錄,作為還款信用與虔誠態度的指標,於是每個信徒將有不同利率的金融商品,讓信徒的保單價值與身體健康可同時得到優化。此時,「開放銀行」串起了信仰與金融,金融服務就更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就如同上次的開放,2001年「金融控股公司法」施行後,金融業在金控架構下突破了金融分業監管藩籬,在同一個行銷通路上可以販賣保險、證券、信用卡等各種金融商品的交叉行銷,提升了各個金控子公司對客戶效率化的服務。而這樣的服務體系中,各金控利用大數據分析發掘出消費者的金融潛力與痛點,以求充分發揮擁有訊息(Data)的整體綜效,完整了金融機構中三百六十度的服務面向。
而今,配合網路科技與物聯網的發展,讓金融機構得以在原有的服務內圈,進一步藉由開放銀行政策,外擴到消費者的食衣住行活動中,建構出另一個三百六十度的服務外圈,架構出一個全新的「七百二十度金融」發展機會。
這個「開放銀行」趨勢,來自英國與歐盟的經驗,我國金管會也正在大力鼓勵銀行自行的尋求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推動,分別以「產品資料查詢」、「客戶資料查詢」與「交易面資訊」三個階段,分次開放。目的就是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的開放程式介面(Open API)中,以消費者為中心,享受到金控整體內圈與食衣住行的外圈之中,為每個消費者所量身定作最為便利的金融服務。
 
只是,上面說的只是理論上的想像,在實務的推動上,卻存在有更多挑戰需要突破。畢竟,在這樣的開放銀行七百二十度金融中,資訊安全、訊息運用的不對稱、金融剝削等,每一項都考驗著政府政策與社會的成熟度。以今年可能開始,由金管會力促下的F-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為例,未來消費者將可以擺脫攜帶實體卡片與記誦一大堆帳號密碼,就可以用綁定的裝置、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辨別,跨行庫的使用金融服務,提高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但這過程中,眾多對於資安課題的憂心,還有關於個人隱私的人權主張界線,都還需要更多技術面的投資,以及與不同意見的磨合。
正因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應許七百二十度的金融服務可能。對金融業而言,我們看到過金控法施行後,擁有保險、證券作為新成長引擎的民營金融機構,逐步超過其他金融機構的過程。對於這一個全新的成長引擎,各家銀行更該用開放的思維,加速開展與第三方業者的業務搭配,以求更緊密擁抱來自跨界、跨域的金融商機。或許,對於決定20年後的金融機構資產排名,「七百二十度金融」將具備一定的關鍵決定角色,就等各家去發掘開發。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因應金融科技趨勢,金融面貌已經大幅改變。如果有一天,台灣各大宮廟的發財金,連動起信徒的銀行電子帳戶,自動轉帳在各個投資帳戶上扮演更積極的「錢母」角色;若再加上結合判讀信徒智慧手錶上的膜拜或念經紀錄,作為還款信用與虔誠態度的指標,於是每個信徒將有不同利率的金融商品,讓信徒的保單價值與身體健康可同時得到優化。此時,「開放銀行」串起了信仰與金融,金融服務就更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就如同上次的開放,2001年「金融控股公司法」施行後,金融業在金控架構下突破了金融分業監管藩籬,在同一個行銷通路上可以販賣保險、證券、信用卡等各種金融商品的交叉行銷,提升了各個金控子公司對客戶效率化的服務。而這樣的服務體系中,各金控利用大數據分析發掘出消費者的金融潛力與痛點,以求充分發揮擁有訊息(Data)的整體綜效,完整了金融機構中三百六十度的服務面向。
而今,配合網路科技與物聯網的發展,讓金融機構得以在原有的服務內圈,進一步藉由開放銀行政策,外擴到消費者的食衣住行活動中,建構出另一個三百六十度的服務外圈,架構出一個全新的「七百二十度金融」發展機會。
這個「開放銀行」趨勢,來自英國與歐盟的經驗,我國金管會也正在大力鼓勵銀行自行的尋求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推動,分別以「產品資料查詢」、「客戶資料查詢」與「交易面資訊」三個階段,分次開放。目的就是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的開放程式介面(Open API)中,以消費者為中心,享受到金控整體內圈與食衣住行的外圈之中,為每個消費者所量身定作最為便利的金融服務。
只是,上面說的只是理論上的想像,在實務的推動上,卻存在有更多挑戰需要突破。畢竟,在這樣的開放銀行七百二十度金融中,資訊安全、訊息運用的不對稱、金融剝削等,每一項都考驗著政府政策與社會的成熟度。以今年可能開始,由金管會力促下的F-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為例,未來消費者將可以擺脫攜帶實體卡片與記誦一大堆帳號密碼,就可以用綁定的裝置、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辨別,跨行庫的使用金融服務,提高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但這過程中,眾多對於資安課題的憂心,還有關於個人隱私的人權主張界線,都還需要更多技術面的投資,以及與不同意見的磨合。
正因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應許七百二十度的金融服務可能。對金融業而言,我們看到過金控法施行後,擁有保險、證券作為新成長引擎的民營金融機構,逐步超過其他金融機構的過程。對於這一個全新的成長引擎,各家銀行更該用開放的思維,加速開展與第三方業者的業務搭配,以求更緊密擁抱來自跨界、跨域的金融商機。或許,對於決定20年後的金融機構資產排名,「七百二十度金融」將具備一定的關鍵決定角色,就等各家去發掘開發。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