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嘉伶
【台灣銀行家】中央銀行在農曆年後同時面臨匯率升值、美國匯率操縱指控、通貨膨脹、房地產短線炒作熱潮以及經濟復甦等極為複雜的總體經濟挑戰,楊金龍領導中央銀行,以庖丁解牛的技巧,順利化解多重挑戰,繼續為台灣創造穩定的經濟環境。
中央銀行在3月召開理監事會議前,面臨「雙率」政策的挑戰,匯率阻升以及利率調升,中央銀行同時得面對出口競爭、美方匯率操縱國指控、通貨膨脹、經濟復甦,以及房市過熱的多面挑戰。然而這次理監事會議後,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四兩撥千斤,用庖丁解牛的手腕輕鬆化解看似複雜的多重挑戰。
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各國紛紛推出史上最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及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聯準會(Fed)更祭出史無前例的無限量QE(量化寬鬆);台灣因防疫得宜、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不僅貿易出超擴大,也吸引資金流入,使得新台幣持續走升,央行不得不買匯阻升,但匯價仍創23年半來新高。
根據統計,央行去年買匯達391億美元、占GDP約5.84%,使得台灣符合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3項條件。即使如此,為了總體經濟的穩健前進,央行還是不得不出手穩定匯率,否則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及物價均會受衝擊,同屬小型經濟體的瑞士、新加坡、香港等也大量買匯,何況台灣是否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是否祭出制裁措施、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等課題,都屬未定之天。
在匯率的部分,面臨新台幣的強勢升值,部分央行理事擔憂台灣將患「荷蘭病」(Dutch Disease),不過央行對此提出論述,直言2020年傳產出口不振,主要受到國外需求疲弱影響,新台幣升值並非主因,在2021年全球疫後復甦的大趨勢下,台灣傳統產業只要持續提升競爭力,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進行數位轉型及多元生產布局,自然可以降低荷蘭病的疑慮。
「荷蘭病」的台灣論戰
什麼是「荷蘭病」?1977年11月26日的《經濟學人》創了這個名詞,指荷蘭在第一次能源危機時,因參與北海油田的開發獲得大量天然氣,加上鹿特丹是當時全球最大的煉油港,發了一筆能源財。但這筆意外之財卻也帶來一連串的不幸。當時荷蘭大量油氣出口所帶來的順差讓荷蘭盾(guilder)升值了六分之一,傷及其他商品與勞務的出口。而能源出口充裕了稅收,也讓政府支出大增,推升了物價。加上能源產業工資上揚,一般工資水準也跟著上漲,對非能源產業更是雪上加霜,這就是荷蘭病。
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近期新台幣升值是反映台灣經濟基本面佳,傳產出口衰退是受國際需求影響,新台幣升值並非主因,因此楊金龍認為,無論「台灣短期或較長期經濟情勢,都與當年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他提出幾個看法,首先是2020年傳產業出口衰退,是受國際需求因素影響,新台幣升值並非主因。長期而言,台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商品出口年增走勢多同向,且傳產業附加價值率及全球市占率也趨升,顯示產業出口兩極化表現應該為短期現象。
他觀察去年台灣傳產製造業就業及薪資多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當年荷蘭病的工資上漲症狀明顯不同。2019年以來新台幣升值,反映台灣經濟基本面佳,也與全球疫情、QE外溢效果等有關。2000年來台灣財政赤字並未擴大,債務占GDP比率仍低於法定上限,且台灣非原物料出口國,與當年荷蘭受天然氣出口收入增加或社福支出增加影響政府收支穩定性的情況並不同。
此外,央行提醒,隨著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兩個以亞太國家為主的大型區域經濟整合已陸續完成簽署及生效,政府宜持續加速爭取加入CPTPP及其他雙邊FTA協商,擴大並分散國內企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的外銷市場,協助提升傳產競爭力,建立對外經貿公平競爭的立足點。
提升「打炒房」政策力道
儘管低利率維持不動,但央行打炒房的力道加大,楊金龍說明,央行擴大打炒房主要原因有4點,主要是希望藉此政策減少金融機構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楊金龍強調,第二波房市限貸的範圍並不大,自然人購屋前二戶不受管制,但新政策祭出後,對房價上漲的預期應會有作用。
楊金龍進一步說明,此次再祭出第二波打炒房原因有4點:
第一,根據內政部3月5日發布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底全國法人擁有4戶以上住宅者占擁有住宅法人11.96%,且合計擁有住宅數占整體法人擁有數達73.55%,比率甚高,尤其法人短期交易頻繁,非不動產和營建工程業法人持有1年內即出售住宅的比率高達54.51%,因此,須避免金融機構信用資源流供公司法人囤房炒作。
第三,由於高價住宅會帶動周邊房價外溢效應,且其價格波動大,銀行承擔授信風險較高,因而調降最高貸款成數。
第四,由於各金融機構寬嚴不一,為協助強化工業區土地活化利用,增訂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規範。
通膨與美元利率走勢是兩大觀察指標
被問及未來央行判斷升息的標準,楊金龍指出二項觀察指標,一為國內通膨,另一為美國利率政策,但仍強調,我國不一定會和美國同時或在其調整利率後跟進。楊金龍說明,通膨過熱有疑慮時,就有可能調升利率,不過,目前台灣通膨展望溫和穩定,央行最新預估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1.07%。
另一方面,央行也會考量美國利率情況,原因在於美國的利率政策會導致國際資金移動,楊金龍強調,未來即便通膨展望穩定,只要國際資金流動明顯受美國利率政策影響,就可能調整基準利率。整體而言,楊金龍認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應可穩健成長,沒有過熱狀態,有機會呈現V型復甦,即便並未升息,也會對過多游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