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318學運新模式 「網路」動員組織

記者 曾俊豪 / 攝影 李皇龍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3/24 21:3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04 10:45

過去的抗議遊行靠文宣動員,現在的網路世代則靠現代科技「網路」來發揮影響力,像這次318學運,靠著Facebook,網路論壇PTT,還有公民團體的網站,消息傳播速度更快、更廣,讓佔領立院的行動很快的就引起關注,而這些學生在進入議場之後,還發展出各種組織,分工合作,只為了和政府長期抗爭。

檢測人員:「尤其越中間,(二氧化碳濃度)它其實越來越上升。」

拿著儀器,測量二氧化碳濃度。醫護人員:「可能坐姿、睡眠都沒有充足休息。」

身體出現不適,還有醫護人員陪在身旁,這裡是立法院議場,318學運之後,裡頭坐滿學生,為了和政府長期抗戰,他們有一套專屬的生存模式。議會物資總務李小姐:「有開一個網路表單,會即時在上面更新訊息,說我們缺什麼東西,當大家知道的時候,為了服貿大家就會在PTT一直揪團,引起學校串聯,所以其實我們必須說,網路跟BBS、Facebook,這樣的社群媒體,在這次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過去的抗議遊行靠文宣動員,現在則利用Facebook、PTT,甚至公民團體的網站,因為消息傳遞的速度更快、範圍更廣,而這就是「網路世代」的特有思維。

318學運學生:「馬英九出來面對、馬英九出來面對,江宜樺出來面對、江宜樺出來面!」

網路改變了動員模式,但太陽花學運,更讓外界訝異的是「組織」,除了網路小組募集物資、糾察隊負責維持秩序,還有清潔組打掃環境,負責對外的媒體組,甚至還有醫護人員加入,組成醫療組,在一旁待命、守候。議會內場總醫師林宗翰:「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物資非常少,所有的人都是個人、以個人名義,自發性參加這次醫療服務,組成人員來自各個領域,像是內科、外科、家醫科、急診科。」

立院內場的醫療組來自台灣各地,每天分4個班次,一次6小時值班,現場至少維持30名醫務人員待命,加上其他各組,這裡分工精細,有組織,連特地到台灣參加活動的香港學生都印象深刻。香港學生林淳軒:「他們用一個很有秩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討論,在他們行動裡面,當我在立法院那邊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做分組討論,也有人在那邊,不同的人,也可以發表不同意見。」

318學運學生:「建立兩岸監督機制、建立兩岸監督機制。」

由學生發起的公民運動,從攻佔立院之後,成功吸引目光,不過,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反而招來抨擊,學生把求學的本分拋在腦後。

中研院台灣史副研究員吳叡人:「我們在課堂裡面,學公平正義、民主法治,但是我們拿到社會上都不能用,也就是言行不一,我們被迫變成一個虛偽的人,今天這些年輕同學來外面,是因為他們想把課堂上所學的,民主法治的普世價值,這些自由民主加以實踐。」

學者力挺學生,就算不上課,出席活動是另一種公民教育,但教育部長蔣偉寧卻表示,不管是學校或老師,號召罷課的舉動,已經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權,表達訴求與求學之間,如何抉擇?恐怕只能等待抗議活動,劃下句點。

#網路#服貿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74

0.0452

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