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職員警楊庭豪,從警不到一年、卻因公殉職,經過24個小時的搶救,還是沒能救回,家屬想起他,就是因為熱心助人,才會選擇當警察,於是同意器官捐贈,讓兒子的愛,可以遺留人間,包括內臟、眼角膜等等器官和組織,超過十名等待移植的病患、因此受惠,這些受贈者,也透過器捐中心,送感謝卡片給楊爸爸和楊媽媽,彷彿楊庭豪,從沒離開過。
殉職員警楊庭豪同事(2020):「庭豪兄弟,謝謝你的大愛。」
完成手術被推出開刀房,員警楊庭豪最後一項任務宣告完成。
凌晨執勤被無照少年高速撞擊,連續24個小時的搶救還是沒能救回,楊庭豪熱心助人所以選擇從警,但年僅21歲的生命被迫畫下句點,家屬決定延續楊庭豪,熱心助人的個性。
殉職員警楊庭豪父親:「那這些卡片可能就是一些,他的好朋友還有一些受捐的眷屬,捐贈者受贈者的一個這個感謝卡片。」
打開受贈者的感謝卡片,上頭寫下因為這顆寶貴的腎使我重生,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在此敬上12萬分感激,當時家屬同意器捐,讓許多正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迎來曙光。
殉職員警楊庭豪父親:「捐贈者家屬的一些,慰問卡片啦藉由捐贈中心,它會轉接給我們。」
楊庭豪遺愛人間,這些卡片訴說著對他的感謝,爸爸看著上頭的字,思念的心情溢於言表,彷彿兒子不曾離開過。
記者郭穎:「當時楊庭豪的爸爸媽媽和醫生說,雖然楊庭豪受傷了,不過他的身體還是很健康強壯,也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同意了器官捐贈,而楊庭豪的爸爸媽媽也說,這會是楊庭豪生前最大的心願。」
除了內臟眼角膜還有血管和瓣膜,超過10個家庭受惠,楊庭豪遺愛人間,也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對器官捐贈有更深的了解,簽下同意書的人也有增加。
器官勸募小組召集人周迺寬:「讓大眾了解器官捐贈是大愛的延續,也可以安撫捐贈者的家屬,因為這是做好事,對社會的風氣是善良的,至上的精神讓民眾國人,在亞洲國家我們是器官捐贈率,是算高的算高的國家。」
周迺寬主任致力推動器官捐贈,當時經手楊庭豪的器捐案,也發現部分法規可能會讓家屬,降低同意器捐的意願。
記者郭穎:「意外發生之後,通常家屬會留在醫院裡面,來處理相關手續以及陪伴其他的親友,這時候如果同意器官捐贈,家屬就得跑一趟派出所,來製作同意的筆錄,不過當時楊庭豪事件發生的當下,警政署就接到一通電話,從此改變了器捐流程。」
時任警政署副署長黃宗仁(2021):「(2020年)7月17號,臺大醫院好不容易,有家屬願意器捐,結果按照我們的作業程序,我們還要請這個家屬,要回到原來案發地的派出所,去做同意筆錄,家屬已經在痛苦了,竟然還要再跑一趟,這個事件周主任跟我講了之後,我就跟我們的(時任)署長陳家欽報告。」
器官勸募小組召集人周迺寬:「非病死或疑非病死,這需要我們的醫生不能開死亡診斷書,這時候就需要司法相驗要檢察官,家屬要去報案報案的時候,因為管轄權的問題要移轉管轄權,又有一些行政程序。」
就在楊庭豪器官捐贈當天中午12點,警政署核定器官捐贈流程簡化,警政單位主動宣導減化程序,到院內適當場所製作筆錄,完成器捐同意程序。
器官勸募小組召集人周迺寬:「因為我們的通訊軟體進步都電子化,就像視訊我們遠距醫療這種,很多就是用遠距的方式,科技的方法來做這溝通,身分的認定確認。」
器官受贈者:「我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麼重生的一天。」
筆錄流程簡化再以科技輔助,讓有意願器官捐贈的家屬,可以在醫院裡處理所有程序,避免捐贈者親友處在情緒低落時,不只要安排後事還得兩頭跑。
楊庭豪因公殉職,雖然沒有辦法再替民眾維護治安,但他的案件讓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贈的重要,間接改善器捐流程,也是他留下的寶貴禮物。
殉職員警楊庭豪母親(2020):「你很勇敢喔你的任務結束了,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優秀的,他還這麼年輕然後身體還這麼好,他才有機會能幫助這麼多的人。」
時任警政署副署長黃宗仁(2021):「庭豪的爸爸媽媽,還有所有器捐的家屬的家人,敬上最大最大的敬意。」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