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古坑咖啡傳奇 創造台灣地方新文化

記者 張孋嬅 / 攝影 蕭應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09/09/20 22:1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吳永堃:「來各位,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步道,就叫做『文化步道』;人家說3隻魚叫做『鱻』(ㄒㄧㄢ)嘛!4隻魚呢?4隻魚是什麼,叫做『ㄧㄝˋ』,就是4隻魚浮出水面。」 吳永堃不僅是土石流防災專員,還是社區導覽員,對每一項設施,如數家珍,因為他曾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古坑咖啡崛起,繼而帶動風潮,就是他任內一手推動。 10多年前,由於父親年紀大,舉家回故鄉,也投入社區工作,才剛想要好好發展社區,卻遇上921大地震,吳永堃更認真思考家鄉的未來;華山在日據時代是咖啡種植地,他認為咖啡是個方向,恰巧又看到有村民在烘焙咖啡豆,當下有了具體的做法。 吳永堃:「華山不只是在賣咖啡,華山是在賣咖啡的文化。」 當時吳永堃把有關咖啡的陳年往事,全挖掘出來,也要開咖啡店的村民跟著做。吳永堃:「每一家店都必須要準備三樣寶,第一個是主題,第二個是特色,第三個是故事,每一個店家你必須具備這些東西。」 華山雖然曾是咖啡產地,但因為成本過高,早被市場淘汰,村民並不看好可以鹹魚翻身,吳永堃沒受影響,反而更積極舉辦各種活動,而且擅用媒體力量。 吳永堃:「幾乎是我們辦一個社區小小的活動,比如說烹飪教室啦,那媽媽就會做很多美味的菜出來,然後就通知記者來這邊,然後看看我們社區媽媽的展現,她們因為有了舞台讓他們表演,然後又能上鏡頭,她們都很高興啊!就這樣一直去利用,這樣去凝聚整個社區團結的力量,還有整個知道說怎麼行銷,怎麼包裝。」 吳永堃就把華山的好山好水和夜景,包裝咖啡,一起行銷。吳永堃:「我們華山這個地方,剛好是西部平原最高的山,離西部平原最近的,我們想說前來講夜景、夕陽,可以說都是頂尖的,那我們想說,怎麼用咖啡,跟夜景怎麼結合在一起,把它劃成等號。」 不過卻發現台灣人習慣,一早喝咖啡提神或是喝下午茶,很少晚上特地去喝咖啡。吳永堃:「很多人喝咖啡都會怕喝一喝,晚上睡不著,常聽到這些話,對不對,但是我們現有辦法,把它煮一杯低咖啡因的咖啡,讓你回去照樣睡。」

儘可能迎合顧客需要,這樣還不夠,休閒旅遊產業必須有深度。吳永堃:「那時發展的時候,不是只有一項,我們是全面去做,對人文、文化、環保、生態、產業,這個部份全部都兼顧。」

而且由3個人分工負責,除了吳永堃,還有2位村民,人稱「華山三劍客」,不過採訪這天,只有看到2位;蔡顯勇是藝術家,從事交趾陶創作,由他推廣華山的藝術文化,另一位負責生態的邱大哥,剛好到南部救災,當初3人同心協力,目標一致。

交趾陶藝術家蔡顯勇:「這個村莊,這個村落,是不是有它的第二春?不然剩這些老人要怎麼辦?欸,我們都4、50歲,在我們這邊算年輕人,我們出去在村莊裡,人家叫我們小夥子。」

村莊只剩老人家又是世代農夫,想要改造社區,還要推動文化藝術,似乎不太容易;但一點都難不倒蔡顯勇。交趾陶藝術家蔡顯勇:「人住在這個地方,你對周邊的東西,你會覺得,它沒有什麼,因為你習慣了,習慣說,我們這邊也沒有什麼,我們會慢慢的去跟居民說『你家多漂亮你知道嗎?』『那有,我家?』這也是事實,我們山上有一個小村落,很漂亮,都是古厝,我稱讚他們乾淨『啊,好乾淨』,你至少要讓社區有認同感,要可以認同你自己住在這。」

跟村民一一解說,房子的建築特色、文化意含,最後有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交趾陶藝術家蔡顯勇:「有一些遊客去的時候,他們就變成非常好的在地導覽員。」

不到4年的時間,古坑咖啡快速竄紅,咖啡店從初期零星個位數,到現在已經有70多家,但也傳出流言,吳永堃被質疑一切付出,是為了他個人利益,因此吳永堃堅持在理事長任內,不投資任何咖啡店。

交趾陶藝術家蔡顯勇:「有正面的,絕對有負面的,當然人家會講一些話,你必須要全盤接受,因為你要去在意,一個人說了什麼話,可能就無法再做下去了,所以有時候從事社區運動,要會自我療傷,要自我心靈重建,別人幫不了你,要自己做好心靈重建。」

還好這條路上並不孤單,三劍客彼此力挺,村民有時也會送上溫暖。咖啡屋業者賴松志:「當初他是很辛苦的,因為做一個社區理事長,他根本是沒有薪水的,而且是要付出的,所以也是默默的付出好幾年,才有今天這個成果。」

賴松志對古坑咖啡發展,也具有關鍵角色,921之後,他從隔壁村搬過來,接手父親的工作,烘焙咖啡豆。

咖啡屋業者賴松志:「我們台灣咖啡的特色是比較甘醇,不會有強烈的酸跟苦,所以是比較溫和的咖啡,可是並不是最好的咖啡,因為好的咖啡必須要有層次變化,有酸有果香味,可是就是烘焙的程度有關係。」

當時華山村,就只有他一個在烘焙豆子,也就是他,讓吳永堃啟動了靈感,極力推展咖啡文化;不過921隔年,連續2個颱風,都爆發土石流。咖啡屋業者賴松志:「整個茶園的土石一直滾過來,以前也不知道這叫土石流,所以就趕快跑。」

賴松志決定要搬離,但後來被吳永堃做事認真的態度說服,留下來一起打拚,現在不僅開庭園咖啡,其他縣市的咖啡店、咖啡農,也把豆子送來請他烘焙。咖啡屋業者賴松志:「這個今天拿來的,阿里山的,象山第二名的豆子,它那個果香味不錯,如果淺焙的話,它硬度也夠啦。」吳永堃:「好像一點點人參的味道。」

發現有好的豆子,賴松志直接跟咖啡農買下來,把頂級咖啡豆留在華山,而回鄉的年輕人,也為提升咖啡品質而努力;張孝慈六年級生,阿公種咖啡,父親曾是咖啡園巡守員,父子倆現在一起經營咖啡店,利用製酒發酵的方式,成功研發出有麝香味道的咖啡豆。

張孝慈說,跟國外捕捉麝香貓得來的麝香咖啡豆,非常接近,相似度有8成。咖啡屋業者張孝慈:「這杯咖啡喝下去,淡淡的蜂蜜黏稠的感覺,只是它是液體的,它不是說煮起來是濃稠的,不會,你喝起來的感覺就是非常的,就好像你喝到非常好的蜂蜜,那種感覺。」

其實以酵母製成麝香咖啡豆,完全無心插柳,當初不小心讓採收下來的咖啡豆,過度發酵,不想浪費,把東西再利用一次又一次試驗不放棄,終於發明了麝香咖啡豆,走出一條更寬廣的路。

同樣的精神,吳永堃更充分體現化阻力為助力,凝聚全村共識,朝目標努力,4年帶動社區發展,也創造台灣新咖啡文化。

#咖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73

0.0385

0.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