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飲食習慣麵點抬頭 在地小麥種植不足

記者 詹舒涵 / 攝影 王華麟 報導
發佈時間:2018/05/11 23:26
最後更新時間:2018/05/11 23:26

台灣飲食習慣逐漸改變,國人不再把稻米視為主食,反倒麵點風潮逐漸興起,也帶出國內糧食自給率的一大問題,以稻米來說,自己率都超過80%,但是麵點主原料小麥,卻幾乎全靠進口,因為目前國內小麥種植面積有限,量少的情況之下,在價格上都偏高,要和進口原料相比,價格上沒有競爭力。

圖/TVBS

 
一碗又一碗,剛起鍋的關廟麵從網路熱賣商品,一路燒進實體店鋪。

拌麵業總經理陳榮昌:「米食的話,它只能是午餐跟晚餐吃,但麵食它可以早餐、午餐、晚餐、宵夜甚至下午茶,他都可以吃麵,所以麵食的客群是非常龐大的。」

每個餐期都能賣出150到200碗的數量,也讓業者大膽喊出3年拓展50家實體店。

 
記者詹舒涵:「抓準的就是國人飲食習慣,逐年的改變我們來看到,農委會的數據,根據調查,民國105年國民消費稻米的數量,平均每人一年下降到了44.5公斤,但是相較於稻米的下滑,來看到麵粉類的消費量卻是大幅提升到了37.9公斤。」

圖/TVBS

麵食崛起,超商也不甘示弱,麵食商品紛紛趕著上架。

民眾:「乾麵,因為比較方便帶出來。」

麵食似乎成為輕食首選,以該超商品牌,去年推出的烏龍麵系列來說,更創下3個月賣出破120萬碗的佳績,今年更和日式知名品牌合作聯名。

超商公關部長林立莉:「其實現在的民眾,其實他在口味上,非常的喜新厭舊,那所以我們在推出商品的速度也要很快,所以像以今年來講,我們光到現在就已經推出到14、15種的新口味的麵點。」

另外也有藝人跨界,推出即時麵品牌,預估商機達到百億,但麵食風潮正夯,對上的是台灣種植小麥量不足,幾乎全靠進口。

麵粉商總經理辜正慕vs.記者詹舒涵:「麥芒的部分,會稍微就是都會稍微短一點點。」
 

拿起裝飾用麥穗,解釋台灣小麥特色,經營麵粉原料生意多年的業者,5年前開始跟台灣農民契作。

食品業總經理辜正慕:「 我們這幾年以來,我們整個進口小麥就已經受到國際的一個箝制,因為像我們台灣是跟國外進口小麥,幾個糧商已經討論好,現在全台灣只能跟一個廠商買,所以我們常會發現到,怎麼感覺國際小麥的行情,其實是在跌,而台灣的麵粉是越來越貴。」

圖/TVBS

要振興台灣小麥,選擇和友善耕作的小農合作,目前契作農友已經有20多家,業者表示,台灣在地小麥可以不受國際供貨影響,當季採收當季研磨風味更好。但台灣小麥與進口小麥還是有品種差異,所以廠內有專門負責研發的師傅,開發台灣小麥的相關商品。

產品研發師傅:「台灣小麥需要比國外進口的麵粉,需要多留一下攪拌的時間 ,那留意到這一點的時候,它的延展性會非常好。」

 
目前種植量偏少,價格依然下不來,一般進口小麥約落在一公斤10到12元,而台灣小麥收購價大約27元上下,想增加競爭力恐怕得從種植面積下手。以台灣糧食自給率的狀況來看,台灣平均一年要吃掉130萬公噸小麥,但本土產量僅400公噸,自給率不到0.1%,而稻米自給率每年都達到80%到100%以上,呈現稻米過剩、小麥過少的狀況。農糧署則表示,未來會逐步規劃轉型。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稻田輔導轉作雜糧,譬如說地瓜、黃豆、玉米、小麥,那這些水稻地如果轉作成其他的雜糧,我們會有一個轉作的鼓勵。」

飲食改變需要全新的耕種配合,面對早已開打的麵食市場,台灣麥穗似乎還沒有嗅到香甜的麥穗效益。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拌麵#小麥#農產#飲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24

0.0863

0.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