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兒少中心今天表示,從過去服務離家兒少分析,發現首次離家平均為14.5歲,最小僅7歲,以重複離家返家的「復發型」離家居多,其次是無跡可尋的「猛爆型」離家。
衛生福利部、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今天舉行「兒少離家大解密」記者會,會中公布2017年兒少離家現象調查報告。
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主任林武雄表示,近年來,台灣兒少失蹤原因已從失蹤、被誘拐轉變為自願性離家出走,根據警政署今年1至9月統計,未滿18歲失蹤兒少共5219人,3320人是離家出走。
根據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資料顯示,過去10年服務過574位離家兒少,女生佔76.3%,而兒少首次離家的平均年齡為14.5歲,最小僅7歲,10.2%首次離家是在國小時期;92.5%兒少已尋獲,在尋獲的兒少中,35.4%是自行返家,33.9%是警察尋獲。
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根據離家預期性、離家次數、離家頻率等因素,將兒少離家分為「猛爆型離家」、「復發型離家」、「預兆型離家」,以過去服務的離家兒少來分類,30.3%屬於猛爆型,52.6%屬於復發型,16.4%屬於預兆型,少數個案因資料蒐集困難而難以判斷類型。
林武雄指出,猛爆型離家常無跡可尋,家長對孩子離家沒有線索,以女生居多,推估可能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比較放心,但其實孩子沒發生什麼事,不代表什麼事都沒有,提醒這類父母不要輕忽孩子的困難和壓力,要多聽聽孩子的大小事。
復發型離家的孩子會不斷重複離家、回家,林武雄表示,提醒這類父母不要輕易放棄,要持續報案,並聯繫社工,瞭解孩子重複離家的原因,盡量別急切強迫孩子返家,可先以不失聯為目標。
林武雄說,預兆型離家以男生居多,通常家長可以觀察到一些徵兆,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晚歸、深夜外出、找理由不上學、結交男女朋友、常躲起來講電話等徵兆,及早向社工求助和預防。(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