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胡麻採收人力缺乏問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引進並改良乘坐式胡麻割捆機,配合適當栽培管理模式,每天可採收胡麻面積約1.2至1.6公頃,一台足抵24人、降低採收成本。
農委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胡麻為國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達4萬至5萬公噸。政府從民國101年起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利用計畫,將胡麻列入進口替代作物,鼓勵農民栽植胡麻,並提高自給率,胡麻栽培面積已從101年831公頃,至105年增加至2508公頃。
不過,由於胡麻栽培過程包含播種、生育管理、採收作業等過程耗費人力,尤其割拔、束捆作業,更是面臨人力老化、作業困難,沒有適宜機械協助採收的困境。因此,台南區農改場以建立胡麻機械化栽培管理模式為產業發展目標,著手進行胡麻採收機械研發及適合機械化品種選育,發展具經濟化的栽培管理模式。
為降低胡麻人工成本及提升採收效率,台南區農改場從國外引進乘坐式割捆機,並配合國內栽培管理特性進行改良,將引進機型原本捆束裝置1點改進成2點捆束,提高胡麻捆束位置。
依台南區農改場估算,改良割捆機每天可採收胡麻面積約1.2至1.6公頃,對比人工採收每人每天僅可採收0.05至0.06公頃,人機比約為24倍,一台割捆機可取代24個人力,大幅減少胡麻採收時農民割捆束麻的人力困境。
台南區農改場指出,目前胡麻割捆機機械改良部分正申請專利中,之後會技轉民間廠商生產,推廣給產業使用。(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