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今年梅雨大遲到!恐創16年最晚 還好春雨夠

記者 李彥穎 / 攝影 柯勝雄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5/27 21:5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7:28

今年梅雨遲遲不來,氣象局說往年梅雨大多在5月中旬以後報到,如果今年拖到6月份梅雨才來,就會創下16年最晚的紀錄,因為根據往年紀錄梅雨越晚報到雨量就會越少,還好春雨夠多各大水庫存量都足夠,預估在6月底前,供水不至於出現問題。

午後的台北下起傾盆大雨,但仔細聽空中夾雜著隆隆雷聲,這是午後雷陣雨,不是大家期盼好久的梅雨。

氣象局預報主任鄭明典:「因為梅雨發生有特殊的季節變換的意義,所以它時間也不會拖得很長,所以一旦是5月之間,在5月底之前沒有入梅,大概就相對比較晚。」

根據氣象局的資料,最近16年以來梅雨最早發生是在2008年,5月1日到5日就開始下雨,最晚則是2009年5月26日到30日才降雨,最近5年來梅雨起始日期則大多發生在5月中旬以後,卻沒有想到今年5月快過完,梅雨遲遲不來,要是拖到6月份,就可能創下近16年來最晚的梅雨紀錄。

氣象局預報主任鄭明典:「在統計上梅雨晚到的話,梅雨的累計雨量就會少,那梅雨是我們台灣很重要的水資源,如果梅雨少的話,就必須靠颱風雨來補,但是我們知道颱風是很不確定的。」

氣象專家解釋,梅雨的形成是因為5月份春夏之交,北方冷空氣和南風暖空氣互相交會推擠形成鋒面系統,也就是說梅雨來得晚原因很複雜,甚至牽涉全球環境的氣候變遷,只不過梅雨越晚平均降雨就會越少,台灣恐怕要及早因應。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是不是我們有足夠的準備,譬如說好假如梅雨來得晚,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水,像我們台灣山高(水流)很急,所以山上水土的保持就變得非常地重要。」

專家也擔心梅雨降雨型態,和以往的綿綿細雨大大不同,常常一下子就形成強降雨,對於台灣來說很容易就釀成災情。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氣候變遷很多學者都有預測,未來的世界就是乾旱會很常發生而且會很時間久,然後一下雨就是暴雨。」

氣象局預報主任鄭明典:「以前的話平均可能每10年出現1次,現在大概是2年3年就有1次比較顯著的這種大範圍的就是(梅雨)強降雨。」

梅雨大遲到也讓最近的天氣無法有效降溫,嘉義在27日就創下37.2度今年最高溫。

氣象局預報主任鄭明典:「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整個全球的,尤其太平洋的海溫大概是2年前,有很明顯地增暖的現象,加上去年超級聖嬰,那海溫的確是特別地高,那海溫高陸地很難維持低溫,一定會跟著高起來。」

各種新式的涼感小物,開始不斷出現。

記者李彥穎:「夏天的午後常常是悶熱又潮濕,常常就下起傾盆大雨,所以有業者就推出這樣的雨傘,它可以擋雨而且還內建電風扇,可以一次解決兩種困擾。」

雨傘內部內建電風扇,拿著這樣的雨傘走在路上真的超級吸睛,還有這種小型電風扇,拿在手上可以邊走邊吹風,萬一手機沒電,還可以拿來當作行動電源。

網購業者Winner:「今年像我們就看到很多,它一物可以兩用的,就是讓一個商品的多元化變得很豐富,所以消費者也會覺得很創新。」

還有像是這樣的噴霧,只要在車子內部噴一下,號稱最多可以降溫25度也很受歡迎,但業者解釋目前涼感小物如果只是一種功能,已經無法吸引消費者,一物兩用變成大趨勢,只不過涼感小物頂多也只能暫時解熱,當務之急還是得要想辦法,從根本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圖/TVBS

#梅雨#聖嬰現象#電風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73

0.0391

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