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水庫防毒 仰賴小金魚小兵立大功

記者 邱沁宜 徐嘉樂 報導
發佈時間:2004/06/22 18:2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金門地區驚傳水庫疑似遭下毒事件,讓外界質疑台灣水庫的防毒機制,到底有沒有用,今天下午供應台北縣和桃園用水的板新給水廠,特別公開水庫防毐的監控流程,事實上,在進入水廠前的原水,最有可能被下毒,因此這正是各水庫防毒的重點,帶您一塊來看看。

走進監測站,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原水養魚箱,裡頭混濁的水,就是從外面水壩同步抽取而來,這些不到三公分的小金魚,可是水庫防毒的第一道防線。自來水公司經理宋金順:「這個魚都是選擇生命力比較脆弱,如果萬一受到水質污柒,有毒物質污柒,牠馬上會翻白,會有反應甚至死亡。」

水質有沒有問題,魚兒的反應最直接,而除了靠專人24小時監控這個魚箱外,旁邊這些高科技檢測儀器是第二道防線。宋金順:「像這個化學需氧量OCD25以下合格這個只有1.32,另外這邊還有酸鹼器、濁水器。」

如果在原水階段就發現水質不對,水壩會立刻關起匣門,並將污水排放,而在距離監測站幾公里遠的水廠內,還會有這麼一個魚箱加強把關,確定都沒問題了,這些原水才能冒出頭來進入淨化處理廠,整個監控的流程,從取水口到水廠後,原水經由加藥處理、沈澱、過慮等過程,最後才能進入清水池,而在水廠的過程中,工程師也會隨時抽樣檢測。水廠工程師姚寶蓮:「依序加入三種試劑,等待它發色時間,假設水中有氫化物會呈藍色,沒有呈空白無色。」

全台灣的水庫大都使用這樣一套防毒監控流程,自來水廠很有信心說,在這樣的監控下,即使被下毒也會在第一時間發現,民眾對飲用水的安全不必太多慮。

#金門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1

0.0398

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