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偏愛吃「這類食物」 導致膽固醇飆高 醫師:出現動脈粥狀硬化 死亡風險高!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董佑駿 廖廣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4/18 22:55
最後更新時間:2025/04/18 23:00

膽固醇過高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若長期忽視,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等,深入了解膽固醇是一種天然存在於人體中的脂質,屬於固醇類,它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維生素D及膽汁酸的原料。膽固醇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但過高的膽固醇則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循環,把內部的膽固醇、磷脂質、三酸甘油酯,提供給身體各處的細胞使用。低密度脂蛋白有它必要的功能,但是當量過多時,會把膽固醇運送到血管壁並釋放出來,而被釋放出來的膽固醇氧化後,會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

趙先生:「喂小田那我們就約,今天下午三點這樣子。」

今年42歲趙先生平常非常愛吃海鮮類食品,內臟類食物也不忌口,近期健康檢查後發現,膽固醇數值超過標準值,讓他現在開始特別重視飲食控制,辨別食物攝取重要性。

 
趙先生:「看到報告以後,我現在盡量都會少量多餐,然後且晚上那一餐,會吃比較少一點,就中午盡量吃飽一點,然後晚上的時候,會盡量吃以清淡為主。」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目標,是希望能讓血管斑塊穩定,甚至消退,若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仍未能達標,則建議依醫囑服藥,對於還沒有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也須注意高膽固醇帶來的,長期心血管風險。」

高醫大附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朱俊源:「美國有一些流病的資料,他從一些很年輕卻猝死的一些,一些年輕人身上的一些體檢發現,屍檢發現說,很多他的血管裡面,其實都有一些粥狀動脈硬化的斑塊所組成,所以說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國家,他們對於膽固醇的預防,其實並不限於年紀。」

膽固醇斑塊的形成,最主要是膽固醇堆積,因此如何讓膽固醇的量減少,是減少動脈硬化重要關鍵!

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陳建志:「當然除了攝取的部分,當然會影響到他的血液中的濃度,我想消耗的部分也是相當重要,所以我們要藉由運動的方式,讓我們的一個膽固醇,讓我們的血管的功能變好。」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要預防高血脂必須維持理想體重,少吃油炸食物,避免食用太多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像豬油、牛油、肥肉等。多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葵花油等,多攝取五穀根莖類及富含纖維質食物。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建議定期檢測血脂,血脂的目標值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危險程度,也需要同時考慮其他幾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家族病史等。若是已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患者等高度危險病友,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有沒有裝過支架或者開過刀,許多的研究和治療指引,都建議要把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甚至55毫克每公合以下。」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那為什麼醫生一天到晚在強調,而且最喜歡講所謂的叫LDL,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膽固醇裡面有一種叫做LDL,是特別的不好,它叫壞的膽固醇,而且醫生常講說它是越高越差越高越危險。」

彰化秀傳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偉耀:「高油飽和脂肪的這些飲食,然後育齡婦女然後這個肥胖的族群,這些都是形成這個膽固醇結石的一個好發族群,那在飲食上,我們就是可能要注意,內臟啦帶殼海鮮的一些攝取,然後在油類的一個選擇上,盡量選擇不飽和脂肪酸。」

醫師提醒控制膽固醇要「超前部署」,定期檢測並妥善控制,降低並延遲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膽固醇#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運動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97

0.0554

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