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繼承、職業」拉大貧富差距 專家:千禧世代有感薪資落差

記者 周祐萱 / 攝影 李皇龍 張志旻 謝賢熺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9 22:47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9 22:57

根據研究發現,千禧世代之間的貧富差距,比過往還要更擴大,因為職業之間的薪資差異越來越明顯,而高收入者,財富又增加更快,另外,繼承的階級複製,也可能是世代內貧富差距的關鍵點,恐怕會增加世代之間的衝突,更容易產生相對的剝奪感,不利於社會發展。

圖/TVBS

 
台北家扶基金會主任謝曉雯:「它(烏克麗麗)就是很可愛的圖案,就是小朋友會喜歡的那些。」

烏克麗麗琴譜,都擺放在教室內,一旁還有大片鏡子,這裡是家扶基金會的才藝班教室,假日都會有來這上課的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劃,就是希望小朋友能多一點管道學習,進而發掘不同興趣,而各個年齡層都有相對應課程,特別是大專生推出脫貧計畫。

台北家扶基金會主任謝曉雯:「人沒有夢就會讓他覺得他沒有動力,發現他(經濟弱勢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其實跟同學是有一些些的落差的,比方說他們在人際上面,其實也有一些不知道怎麼去跟人互動,那所以我們就希望他在大學,其實應該有好的人際的拓展,所以我們在這邊其實會有一些人際的課程,那我們還有一些財務的課程,因為我們的孩子很怕作夢,他覺得我沒有資格作夢,可是我們告訴他你是能夠作夢的,所以我們告訴他(計畫中),你另外的四萬八配合款,你就拿去作夢吧。」

 
經濟弱勢不代表不能作夢,而是教育孩子,反而要更努力想辦法脫貧,從教育理財等發想計畫,就是希望能翻轉貧者更貧的概念,尤其當前貧富差距擴大,已經是社會需要重視的問題。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第一個社會效應就是所謂的躺平族,也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世代,他們就覺得說我賺的錢就是這麼少,然後現在房子價格又飆高了,那我根本就買不起房子,那有些人說,那我就等著繼承我阿公阿嬤的房子,或繼承我爸爸媽媽的房子,那有些人說那我也沒辦法繼承,那我就算了,那當大家沒有想要置產的時候,就不會有儲蓄的動力,沒有儲蓄的動力的時候,你就變成月光族,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開始社會階級意識就會出來,所以現在躺平族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抱怨,他們對他們所處的環境充滿著不平。」

圖/TVBS

躺平這個詞是會蔓延效仿的,因為對社會的無力感,認為乾脆不用努力了,特別是千禧世代通常被定義為,當今28~43歲的世代,看到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年長美國人仍然富裕很多,反觀千禧世代在35歲時擁有的財富,平均比嬰兒潮世代,在同一年齡時少了30%,但若是看到排名前10%的千禧世代,比同齡嬰兒潮世代的財富高出20%,這也代表職業收入落差擴大,高收入者財富增加又更快。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李明軒:「他們不夠這個有財富,然後來投資在自己的在教育,或是說就是透過創業,來翻轉自己的階層,所以這個一消一長,貧富差距這樣拉大,很有可能這個中低收入階層,就會感覺到很重的相對剝奪感,那麼感到自暴自棄對社會疏離,那我們現在可以觀察到,年輕人的這種不婚不孕,然後還有躺平、啃老這些行為,其實這都是貧富階層差距,然後對中下階層所造成的這個影響。」

而美國經濟學家也擔憂,繼承將會是世代內,貧富差距的轉折點,台灣也可能面臨到如此現象,隨著父母財力雄厚的人,和沒有財力的父母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世代團結可能會開始破裂。

政大財政系主任陳國樑:「財富低的親代跟財富低的子代,它其實會比較接近,所以財富高那個地方也是,反而是中產那個地方會出現部分的流動,其實我們在財富分配上,會出現所謂的世襲,或者是就是我們講貧窮的世襲,或是財富的世襲,就是階級複製這樣的一個問題。」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最近這十年來,我們可以看的出來,科技產業就是非常好一枝獨秀,可是我們內需服務業就不是那麼好,薪資也不是那麼高,所以等於是在這個千禧世代,他們進入職場的時間,產業之間的差異就越來越大。」
 

圖/TVBS

高薪者有更多資本投資,累積財富速度又更快,所以這又和稅收、薪資結構制度面有關,而且不得不重視,因為財富不平均,對社會經濟層面都會有所影響,但如果什麼都不做,選擇當月光族躺平族,就只能惡性循環,難以從底層為命運翻轉。

 
 
#貧富差距#繼承#千禧世代#脫貧#儲蓄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62

0.0881

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