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2025年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1人是長者,而面對台灣的缺工議題,鼓勵中高齡就業也能替企業減輕壓力,不過在職場上可能面臨老中青三個世代,跨世代如何共存、相互合作,成為僱主的另一個考驗。
拿下老花眼鏡,緊盯著螢幕確認金額,在超商店員的耐心指導下,壯世代一日店員,一步步完成他們的任務。
壯世代一日店員:「大杯小杯要問嗎?要問,因為我們現在是在學習怎麼做咖啡。」
壯世代一日店員:「我今年84歲,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體驗一下,對電子那個,像什麼刷卡那一類的,我們年紀比較大,就是比較不熟悉一點。」
壯世代一日店員:「我算是六年次的,當然很希望,我也想(上班),但是有時候怕人家不能接受,我們不能沒有那個體力,或是說可能會差一點,可是剛剛他們講啦,幾歲都沒有問題對啊,有沒有覺得說滿開心的,滿開心的。」
對於壯世代店員來說,實際真的要踏入職場,最擔心的除了是電子設備之外,也怕自己的年齡不被認可。
超商正職店員:「電腦的英文那個是最頭痛,很多我們就沒辦法,那個都要靠年輕人幫忙,(年輕的)用語就有的時候聽不懂,但是新世代跟我們不一樣,那個聽不懂,其他沒有什麼溝通不良。」
黃大哥今年66歲,本想超商工作內容多元,自己可能撐不了太久,沒想到一晃眼,在這裡工作即將邁入第10個年頭。
超商正職店員:「非常訝異而且現在習慣了,一天沒工作很不習慣。(擔心說在家待著待著)(可能就退化了)(會不會這樣擔心)會啊。」
超商店長:「很多長輩只會說台語,然後非常多的年輕人不會說台語,所以常常會有台語加國語,對那交錯的講的情況發生,那其實到後來之後習慣了,就是聽久了之後,或者是你聽不懂當下問,你也就是也是可以理解那個意思,工作上就是會有你覺得他們動作很慢,你在旁邊看不下去,你會很著急那樣子,但是我覺得是要體諒的啊,因為本來老人家,長輩他們的動作就會比較慢,但是熟能生巧。」
年輕員工和中高齡員工,不論身體素質、工作方式本來就有差異,甚至可能跨到老中青3個世代。
便利超商主管:「其實我們其實都有安排,所謂這個跨世代的一些溝通,或者是跨世代理解這樣的一個課程,那至於在店鋪現場,其實是滿有賴於我們的店長,我們的店長他怎麼樣,讓我們這個高齡世代的夥伴們,他的這樣子的一個優點,可以把它凸顯出來。」
超商店長:「中高齡夥伴他們,卻可以用他們的熱情去感動我們的顧客,因為其實顧客最在意的是被服務的感覺,所以我覺得對於營運狀況來說是好的。」
便利超商主管:「中高齡的夥伴啊,他在他那家店裡頭,是那家店的揪團購的高級業務,那其實並不是說因為他特別會推銷,而是因為他很會跟客人閒話家常。」
速食店員工吳嘉苓:「您好。」
今年66歲的吳阿姨,回歸職場即將滿4年,年過60願意重返速食店,不是勇氣而是年輕時的美好回憶。
速食店員工吳嘉苓:「(當時主管認為)我大概可以走外場,可以當接待員,跟客人多一點互動,就這樣時間就飛速的很快,我在永和頂溪捷運站,那個就待了十年。」
秀出一張張近30年前吳阿姨的工作照,過了近30年依舊站在台前服務客人。
速食店員工吳嘉苓:「溝通分享是很重要,他能聆聽別人的建言然後再從中再去分析,然後讓我們更進步,我這次回來當然有點怕怕啦,裡面我已經老了喔,我不曉得能不能跟得上啊,我曾經在受訓的時候比較慢一點,那因為我個性是比較求完好,然後我就掉眼淚,但是後來我覺得說不能不說喔,然後我的管理組馬上就安撫我說不用緊張,然後我就跟上來了。」
在職場裡高齡長輩,最怕的就是成為拖油瓶,但速食店透過簡單的步驟,讓年長者可以熟能生巧。
速食店人力資本事業群資深協理陳志豪:「其實我們在工作安排上,還是會依照個人的特質還有他擅長的部分,因為其實對他來說,他如果做擅長的事情他一定會更起勁,我們在餐廳裡面會有16歲到80歲的員工,同時呢我們還有一些像新住民僑生,甚至還有一些身障的夥伴等等,其實這些呢,都會在我們在彼此之間的溝通互動之中,其實是一個要怎麼樣,讓大家彼此有一個同理心。」
跨世代的職場中,企業也以DEI多元共融的課程,推廣平等尊重以及包容。
速食店員工:「我們年輕人可能有不懂的地方,他們會用他們的經驗來跟我們講說,我們該怎麼做這樣子,我們也會把我們學到的東西,給他們這樣子。」
記者謝丹慈:「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以速食店龍頭為例,他們有全台現有超過24000名員工中,其中45歲以上的中高齡員工,佔總數15%,超過3600人,其中更有2成以上超過60歲。」
其中中高齡員工超過3成,在職都在10年以上,整體留任率也超過8成,穩定度非常高,少子高齡未來的職場,勢必走向跨世代共融。
台師大企業管理系優聘教授徐美:「進一步我們要激勵,這兩方不同的年齡層的人的合作意願,甚至於個別的表達努力的這個程度,那我們就採用個人激勵努力的,這個所謂的誘因設計,還有一個是團隊的誘因設計,因為我們把年長者和那個年輕的工作者放在同一組,他們既又是競合的一個關係,又有競爭但是他們必須要合作的關係。」
職場上的表現和自我價值反映到薪水上,畢竟工作環境不能讓青銀不同世代感到不公平,因此學者建議將各自的優點放大,縮小成見。
台師大企業管理系優聘教授徐美:「這有兩個層面就是說即使他高齡,我也不因為他高齡而不僱用他,那另外一個層面也不是,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即使是他高齡,我也不會對他在福利上特別的增長,或是這個特別的增加。」
除了友善的環境外,最怕的就是有特殊待遇,例如超商一開始為銀髮族設置的減壓地墊,或是補貨推車,現在也被許多的年輕員工大讚,職場文化已經不再只屬於青壯年,而是跨世代共融,絕不能讓衝突和摩擦,成為職場人力缺口的絆腳石。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