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國內重要食材,近年台灣香菇產量持續下滑,導致菇農都非常焦慮。採訪團隊實地走訪台中的新社,這裡以香菇聞名,還有一條香菇街,菇農透露,香菇減產與氣候變遷、栽培技術有關,但最關鍵的原因,是菌種弱化。
菇農阿亮:「香菇要經過烘乾,像這個新鮮菇,剛才講過,要10到12斤新鮮菇,才烤成1斤乾香菇。」
您知道香菇是怎麼生成的嗎?我們來到養菇場,放眼望去,地上一整片,一個又一個的太空包,就是香菇們的家。
菇農阿亮:「這個菇怎麼採?你看這有大小朵對不對,我們就挑大的採就好,抓著腳抓著腳對越低越好,往旁邊折扳下來、扳下來就好了,採菇品質好不好聞一下,記住這個味道,它是淡淡的幾乎沒味道,市場會有一個悶騷的味道。」
記者王皓宇:「採菇真的很特別,新社這邊因為地形還有先天條件,很適合香菇的生長,不過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還有菌種弱化香菇也面臨到減產的問題。」
香菇面臨減產危機,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氣候變遷、第二是木屑品質,您可以想像是種香菇的土壤,最後是菌種弱化。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以前用的品種大概是用了有三十幾年了,理論上的話,應該是十年以上它就會退化,產量大概從一包鮮香菇300多(公克),降到現在大概只有100多(公克),另外一個就是氣候問題,因為氣候變遷也蠻大的,像以前我四十幾年剛來這邊的時候,哇十月份就很冷很冷了,現在都十月十一月都還不怎麼冷。」
其中,菌種弱化,是香菇減產的關鍵因素,菌種是無性繁殖而來,菌種經過擴培,重新細胞分裂,會有弱化疑慮。
新社區農會總幹事羅文正:「這個東西就好像我們泡茶一樣,一個茶葉你如果沒有換茶葉的話,一直泡一直泡,泡十次以後就沒味道了,兩泡三泡後你可能要換茶葉,它就是沒有一直複製,以前香菇太空包好的時候,在菌種沒有弱化、氣候沒有那麼炎熱的情況之下,這個太空包可以生長六次,那現在這個太空包,可能生長兩次到三次就變成廢包了。」
新社區農會總幹事羅文正:「也跟日本剛在合作,我們希望引進日本抗熱型的菌種,因為現在氣候越來越熱,希望引進日本抗熱型的菌種到台灣來。」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看以後菌種這方面會不會好一點,產量看會不會慢慢再恢復,以前大概我們一年大概平均應該有5千公噸左右產量,現在應該大概剩下差不多3千。」
另一方面,為了克服氣候變遷,青農透過水簾降溫設備,讓香菇在溫室裡成長。
菇農劉啟葦:「那相對的,我們已經提供它比較好的溫度跟濕度,所以以前傳統的為什麼只能放地上,因為他認為地上可以給它的濕度比較好,溫度的保護也比較好,我們在溫室裡面,其實我們就是整間溫室,就是一個我們都已經控制好的東西,它的產能大概我們目前看到的太空包,單一個太空包的產能,大概是外面的增加15%左右,它的品質會比較好,因為它的含水率比較高。」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