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1日新增的個案當中,43歲的女子3月21日吃了炒粿條,但是症狀持續了九日才就醫。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建議,輕症患者也要抽血檢驗。因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代謝比較慢。專家說,米酵菌酸半衰期大概要五日。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專家表示,米酵菌酸和米無關聯,應該叫椰毒菌酸。
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科長:「一直持續到3月30日就有就醫,後續其實症狀就慢慢緩解,就返家休息。」
症狀持續了九日沒有好轉,才選擇就醫,但現在越來越多個案,驗出米酵菌酸,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還是建議,輕症患者可以抽血檢驗。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還有一些少數幾位是不願意的,那我想我們請衛生局,再去跟他們說服一下,看看他們願不願意來抽血。」
之所以認為,輕症患者也建議抽血檢驗,就是因為,米酵菌酸這樣的毒素,本身沒有解毒劑,代謝比較慢。
台大醫學院毒物研究所博士:「這個毒素它在體內的半衰期,大概是五日左右,簡單來講如果它在體內是100的話,經過五天之後體內還有50。」
不過現在有專家也解釋,米酵菌酸其實原本是米酵菌的好幫手,中研院士牟中原,在臉書上寫下,米酵菌只有在油含量很高的植物,並且有真菌作用時,才會產出多量的米酵菌酸,去攻擊真菌的粒線體,但米含的油脂不多,台灣人吃粿條也通常用水煮,不太會用到油,但馬來西亞炒粿條,則是用熱鍋爆炒,大火會逼出粿條中的水,油在進入粿條中,如果這時候炒粿條又放了很久,招來酵菌就可能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而現在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表示,這樣的毒素和大米幾乎無關連,所以翻譯叫米酵菌酸不太正確,應該稱作椰毒菌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慌。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