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連環燒,截至今(30日)上午10時止累計25例個案,包括2例死亡、5名住加護病房、1名住一般病房,17名已返家休養。不過,19日到24日期間唯獨20日沒有中毒案例,讓外界相當疑惑。對此,中研院生醫研究所兼研究員何美鄉分析兩大關鍵原因。
更多新聞: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3類食物最常見
針對寶林茶室案,衛福部說明,已經在2名死者、6名住院患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不過,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共19件食品檢體的米酵菌酸皆為陰性,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仍高度懷疑粿條有問題,後續將檢驗庫存以及其他賣給下游廠商的粿條。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日前指出,試想如果是食材問題,如果是米酵菌酸,一批食材有狀況,為什麼每天兩三起、零散地發生。而且她發現僅3月20日沒有食物中毒案例發生,已向市府建議比對當天的食材、人員操作、清潔、器皿是不是和別天有什麼不同。
更多新聞:網瘋傳寶林茶室租約到期!「清庫存」釀禍 最新3次進貨日曝
而實際查看台北市府公布寶林茶室3月17日至25日的消費清單,可發現3月20日當天7人也點了炒粿條。外界疑惑為何只有那天沒人中毒?對此,何美鄉昨日受訪時表示,造成中毒的「米酵菌酸」是穩定的毒素,並不會隨著時間消失,而有些人吃沒問題,但有些人吃有問題,主因可能是菌量分布不均,代表毒素分布不均,或每個人體質不同,仍待調查報告出爐才能釐清真相。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