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台灣感受通膨壓力,鄰近日、韓、中國也同樣如此,市場消費趨勢公司調查,「性價比消費」和「小氣理財」逐漸成為韓國主流消費模式,甚至出現「乞丐群聊」現象,也就是年輕族群自嘲,分享消費習慣,討論如何精打細算,顯示在開銷上強烈控管規劃,對於經濟環境不樂觀。
旅居韓國台人鄭小姐:「現在全世界物價都越來越高,韓國其實也不例外,那日常開銷的負擔確實有比較重,目前年輕人的消費方向,是平常能夠省錢就盡量省錢,但自己重視的部分,還是願意消費。」
旅居韓國的台灣人鄭小姐:「在當地也感同身受,花錢變得更精打細算,觀察到身邊不少年輕族群也是如此,再看到台灣消費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和日韓陸的相關單位合作,共同發表的年度趨勢研討會,也發現確實韓國高物價低成長狀況下,「性價比消費」和「小氣理財」成為主流。」
調查分析韓國Z世代關鍵字變化,從2021年「彈性消費」,到2022年「無支出挑戰」,再到2023年則轉為「乞丐群聊」,這其實就是群體自嘲,顯示韓國年輕消費者,對經濟不穩定性呈現不樂觀,同樣反映在日常開銷上,強烈控管與保守規劃。
旅居韓國台灣人鄭小姐:「感受最明顯的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吃的,蔬菜水果食材這種的,就是你要自己煮的話,我覺得還滿明顯物價有提高,消費習慣有慢慢在改變,最近是比較以性價比高的為主。」
台經院國際處暨景氣預測中心研究員邱達生:「那韓國情況比較不一樣就是說,韓國在亞洲城市裡面,受到這個通膨的衝擊,算是相對比較嚴峻的,所以說韓國的央行它的緊縮措施,是跑在其他的央行前面。」
韓國從內需低迷、出口不振等,整體經濟發展,都牽動著花費意願,而研討會針對日本,從長期追蹤數據來看,日本消費者變化,從2022年雖然逐漸復甦,但還是沒恢復到疫前水準,再加上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因此如何突破普遍存在的經濟束縛感,更是日本2024年的挑戰。
特別是疫情之後,因為日圓的貶值,其實就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去那邊挹注,幫忙他們拉抬這個,特別是在民間消費的部分,目前看起來就是說,這兩個國家(日、韓)的通膨就有慢慢緩和,但是都仍然在他們央行設定的2%以上。
另外針對大陸調查,由於CPI持續低迷,失業率走高,中美貿易戰造成供需失衡,種種因素都打擊消費者經濟信心,買東西便宜只是基本,更加重視實用性精準需求,連帶讓新美學意識抬頭。
消費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執行長蔡鴻賢:「對美這件事情,他們更著重他們自己本身,本地或傳統文化的東西的注入,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景氣經濟的因素,所以他們就強調實用性,更符合現實的生活。」
台灣年輕Z世代也剛好在出社會階段,碰上疫情以及接踵而來的高通膨,生活更加切身感受到沉重負擔,因此也得思考怎麼,創造更經濟安全的環境。
消費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執行長蔡鴻賢:「去年(台灣)有個現象就是說到了年底,我們發現就是說製造業的低迷氣氛,開始滲透到這個服務業來了,今年的情況可能就有機會反過來了,就是說服務業會達到一個新的均衡,可能它的消費力道,不會像去年那麼強勁,但是製造業在這個訂單,(預估)會慢慢回溫,2024年的第一季,應該是很快就可以來到,央行設定的2%以下。」
儘管逐漸揮別疫情陰霾,各國旅遊也逐漸復甦,但東北亞消費市場,恢復的步伐似乎還沒跟上,更影響商業發展的密切連動。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