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女性的勞參率,其實比美國等等國家要高,但根據統計,女性勞參率從29歲以後,就開始一路下滑,跟男性在39歲以前是一路上升,呈明顯相反落差,因為台灣女性為了照顧小孩或長輩,就高達33萬人退出勞動市場,勞參率比別國下滑的快,而女性想要再工作,職場環境對二度就業接受度不高,加上不少家庭的傳統觀念,仍將育兒重擔交給女性,即使是雙薪家庭,種種原因,也導致女性不想生,台灣要救生育率和勞參率,就得創造友善職場和具備共親職的觀念。
笑容充滿活力講話俐落的雅如,以前是常出國出差的專案特助,晚婚的她懷孕生子後想多陪陪小孩,辭掉工作暫停職涯,大寶3歲多時雅如決定重返職場,她說不敢停太久就怕回不去了,而第一個面試的工作就帶給她衝擊。
上班族莊雅如:「一個很大的壽險公司的總部,然後要去應徵他一個,裡面一個小小的財務組的理賠組的,一個小小的稽查員就這樣,然後我去面試的時候,我們相談甚歡,然後我也覺得這個工作應該算不錯,應該勝券在握,沒想到他就問了一句說,那你的小孩現在多大,我說我現在孩子,那個時候我的孩子一個才應該是三歲半,一個才兩歲,然後他就一個臉沉下去。」
雅如回憶當下對方明顯的態度改變,她就知道自己不會上,即使以往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是絕對可以勝任,母親這個身分,彷彿是職場女性的緊箍咒,而雅如說結婚生子前,身為小主管的她,就很願意去同理她的已婚同事,但也觀察到...
上班族莊雅如:「譬如說我們大家要加班或什麼的時候,我就說你加班兩個鐘頭,你差不多要該離開了,可能我們所有人都加到9點半,但他8點或7點半我就趕他走,那還有同事之間也會私下抱怨,為什麼我們的我們都領一樣多的薪水,可是怎麼你的工作時數可以比較短,你先離開,(也許有些其他)公司就會覺得我與其來解決,還要再解決這樣的問題倒不如我就直接不要讓這樣的問題產生,那我就不要請這樣子的(有孩子)員工好了。」
不只主管的同理,一間企業的文化要能包容有家庭的員工,讓大家都有共識,而生育率跟友善職場當然息息相關。
人力資源整合公司創辦人蔡淯鈴:「我們發現在同一個產業裡面,根據企業的ESG報告書,好的公司跟不好的公司,他們的出生率可能相差10倍,在疫情的期間,很多公司都已經去發展出來,居家辦公或是讓員工把小孩帶來辦公室,公司如果可以保留這些措施,保留這些已經建立的機制,那給予更多的友善彈性支持,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因為只要公司這些機制保留,員工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怕請假。」
遠距辦公疫情期間可以做得到,但疫情後很多公司就取消了這個選項,另外像是彈性工時,比如說8點上班的人5點下班,9點上班6點下班等等,可以讓有小孩的員工方便接送,而不少女性卡在生育和工作間,常不得不要二選一。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1年統計的,各年齡層勞參率,25到44歲,男性是96.04%女性是83.92%,45到64歲,男性勞參率77.79%女性只剩53.88%,再細看數據以5歲為一個級距,男性的勞參率從25至29歲的93.6%,在39歲以前是一路上升,但女性反過來,從25至29歲勞參率是89.5%,之後開始一路下滑,40到44歲掉到只剩7成多,女性為了照顧小孩或長輩,就高達33萬人退出勞動市場。
高工時沒有彈性的工時,加上傳統觀念,即使是雙薪家庭,女性往往是扛起照顧家庭重擔的那個人,也讓女性越來越不想生,其實台灣女性在年輕時的勞參率,比美國等等國家要高,但下滑的很快,而要讓女性能在家庭和職場間平衡,「共親職」很重要就是要有神隊友。
親職教育講師陳德智vs.兒子:「那你今天考的怎麼樣,(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又還沒發卷),那你等下鋼琴課,是彈會彈那個昨天你彈的那一首嗎,昨天你彈的時候,我覺得超好聽的(真的嗎)。」
接兒子放學,每天走路這段路程,就是父子的談心時光,回家吃飯時兩人從功課討論到打電動,什麼都能聊親子關係緊密,陳德智是親職教育講師,工作比太太彈性所以都由他接送小孩,陳德智說過去他還是上班族,太太是全職媽媽時,他下班回家後就讓太太「也下班」。
育兒重擔不全部丟給對方,現在夫妻倆都在工作,共親職讓家庭的氣氛更好。
親職教育講師陳德智:「那太太跟我討論孩子事情的時候,我比較知道怎麼跟我的太太一起討論,而不是說完全狀況外,那太太你決定就好,所以我覺得共親職在一個發展的過程當中,可以讓我跟我太太,在討論話題上面,除了比較容易對焦之外,衝突少一點之外,那我跟我的孩子也比較親近。」
要穩住女性勞參率,從友善職場品質好的公共托育,到共親職的觀念,台灣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