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在8月24日啟動含「氚」的廢水排放,引發台灣漁民擔憂,因為根據數據模擬,不排除1到2年,部份核廢水就會到台灣附近海域,擔憂捕撈漁業受到影響,食藥署強調,今年已針對日本水產品檢驗27件,還有73件,會當作排放後的對照組,一旦監測數值異常,會跨部會討論進口的措施。
漁民:「日本本國他們的漁民,反彈聲音就很大了,何況是我們台灣,只要放出來以後,海流一走,我想速度是很快,政府也要替我們漁民發發聲,真的發生影響的時候,到時候怎麼去求償。」
會擔憂不是沒原因,看看香港跟澳門,也是認為有疑慮,紛紛宣布24日開始,進口由日本福島縣、千葉縣,以及東京等10個縣區的相關水產品,反觀台灣維持現狀沒禁止,依舊採取持續監控。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歐盟美國先進國家,都沒有訂『氚』的,在食品中的限值,包含台灣也沒有,有超過基準限(值)的時候,我們就會跟專家,一起開會討論。」
為期四年的計畫,去年先抽驗日本進口的,鯖魚秋刀魚.扇貝等25件,通通低於最小可測活度,也就是沒超過背景值,至於今年已抽驗27件也是合格,但規劃是100件,也就是剩下的73件,會在排放核廢水後抽驗,能夠前後當對照組,只是其中核廢水中的「氚」,食藥署坦言偵測上難度較高。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平常我們依法做稽查,不太會去跟業者花錢買,但這個是監測,所以我們去跟業者買,監測的產品,『氚』的能譜是貝塔能譜,所以檢測時間比較久。」
特別是在日本排放後,一旦數據有超標,就會跨部會討論因應措施,畢竟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一部份核廢水排放,可能1到2年會到達台灣附近海域,監測計畫得做長期,就怕食品安全把關出現漏洞。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