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翁女士日前體重突然狂掉10公斤,又出現脹氣、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到診所經過一系列腸胃功能醫學檢查後,發現主因是腸黏膜受損,讓能吸收養分的表面積銳減,導致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大打折,後續進行無麩飲食,攝取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體重終於開始增加;醫師指出,大小腸黏膜受損症狀不同,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大腸黏膜受損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如嚴重造成腸漏症導致慢性發炎,也可能出現心血管病症。
更多新聞:叫外送注意!foodpanda今起全台都收平台費 最高9元
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人體的消化系統分為上下消化道,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先經過由食道、胃、十二指腸組成的上消化道,在經過充分的絞碎並與胰臟酵素混合後,來到下消化道,被小腸和大腸有效率的吸收,是腸道吸收營養的要角;在腸胃健康的狀態下,腸道黏膜可有效率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素做為身體重要的屏障,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但當腸黏膜受傷,不只影響體內營養吸收效率,屏障功能也會大打折扣。
大小腸黏膜受損症狀不同,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大腸黏膜受損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若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細菌、毒性物質從腸壁細胞的縫隙闖入體內、滲透到血管中則會形成「腸漏症」,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過濾血液的肝臟機能出現變化,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
更多新聞:西南風水氣漸增多!南部防午後雷雨 蘭恩朝日移動對台無影響
但日常生活中,容易容易接觸到不少有害因子,如環境毒素、酒精、壓力等因子,造成腸黏膜被破壞,甚至導致更新能力出問題,所以可能進一步形成各種腸胃道問題。一般人往往是因為腸胃道出現症狀,才會透過檢查察覺黏膜問題,蘇聖傑提醒,別忘了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因此看似與腸胃道無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也有可能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
想要完整評估腸道健康與否,大腸鏡與功能醫學檢測都很重要,但就算大腸鏡檢查無異狀,也應注意腸道功能是否正常。蘇聖傑強調,修復腸道黏膜很重要,當腸道不再發生「腸漏」問題,才能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有效吸收營養素,日常生活中也要維持穩定的腸道健康狀態,平時盡量不要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每日三餐必須營養均衡,也應學習適度排解壓力。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