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國通貨膨脹,物價飆升,但是台灣的基本工資還是有逐年增長;不過反觀日本社會,工薪族群的平均年收入和退休金沒有升,反而降了不少。對此,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則指出「3大殘酷原因」進而導致「日本人沒有錢了」。
矢板明夫接著說,「這幾年我回日本,都會有一個感想。就是『日本人沒有錢了』。最近,周圍有一些朋友問說,疫情過去以後,很多台灣人都去日本,為什麼來台灣的日本客人不多呢?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日圓貶值,日本人的荷包縮水了」,1990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結束之後,日本的經濟長期萎靡不振,被稱為「失去的30年」,最近又有了「失去的40年」的說法,「說明日本經濟並沒有強力反彈的徵兆。」
矢板明夫分享,日本經濟之所以低迷,主要有3個原因:少子高齡化、平均主義、和產業空洞化。「少子高齡化」是台灣、韓國、香港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的課題。但日本來的最早。在今天的日本社會,少子化使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少;高齡化使民眾的消費需求越來越低。在這麼嚴峻的客觀條件下,經濟是很難變好的。
「平均主義」是日本的重要傳統價值觀。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明確、處於趕超階段的時候,平均主義可以提高社會凝聚力、鼓舞士氣。但是,當經濟發展處於停滯期的時候,平均主義會讓大家都不願意承擔風險、難以出現技術創新。
至於「產業空洞化」,最大的原因還是中國。30年前日本企業爭先恐後投資中國,使日本的資金、技術、人才嚴重外流。很多產業一旦流出,就很難回來。雖然有一些企業早期賺了不少錢,但是也沒能及時回饋日本社會。使日本失去了國家競爭力。現在,習近平政權的倒行逆施,大部分日本企業的中國投資都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這幾年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回流,但礙於人力成本、錢匯不出中國等種種原因,規模還是很有限。
更多新聞:兒童感受「交通安全」調查 「基市、雲縣、澎縣」低分
矢板明夫文末強調,日本經濟的各種問題,其實或多或少在台灣也會看到。也許台灣能夠參考,當作前車之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