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臨,乾濕季節交替之際、連日降雨,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期;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7萬人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醫師曾涵琪說明,其中有8成都發生在6歲以前的幼童時期,更有約一半的病人會持續到成年。
曾涵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不具傳染性,但其搔癢、紅腫、發炎與脫屑等症狀,卻常被誤認為乾癬或其他疾病。她指出,異味性皮膚炎病灶特別出現在四肢關節和頭頸部,皮屑多且有濕潤感,皮膚容易滲組織液;而「乾癬」則好發於乾冷的冬天,病灶分布以頭皮部位最常見,也可能長於耳朵後方和四肢,皮屑厚而乾。
更多新聞:低血糖別再吃巧克力! 營養師教你「2狀態」補充食物
曾涵琪說,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病友不僅因搔癢症狀,睡眠、情緒、生活品質、課業與工作受到影響,長期放任不管或疾病控制不佳,更容易增加憂鬱、兒童肥胖、氣喘與鼻過敏等共病風險。另成人患者還需防範提高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惡性腫瘤的併發機率。
她舉例,一名女國中生出生沒多久就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父母為了守護寶貝女兒,家中除蟎吸塵器、乳膠床、空氣清淨機等一應俱全,媽媽更是練就十項全能,三餐精心準備、無人工添加物的健康餐,就連洗澡的肥皂也是自己製作,狀況也一直控制的不錯;不料在她10歲那年,異位性皮膚炎卻嚴重爆發,身體天天奇癢無比,皮膚抓到流血、滿是疤痕,甚至夜夜不得好眠,皮屑狂掉。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才逐漸改善與控制。
更多新聞:爬雪東「丟包11歲女」在哭坡!兩家人鬧翻 他道歉求原諒
還有一名年約30歲的王小姐,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去年變得更嚴重,過敏指數高達4000(單位KU/L),是正常值114以下的35倍以上,皮膚發炎嚴重、天天睡不好。此外,皮膚更常因不止的癢感抓到破皮、滿是疤痕;後來在醫師建議下,王小姐配合治療程序,順利申請到健保全身性標靶藥物治療,快速緩解發炎和癢感,成功找回正常生活與膚質。
曾涵琪也喊話,要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別放棄,只要充分與醫師溝通,配合醫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對策,快速、安全且持續地控制發炎,找回正常好膚質和自在人生。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