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持續延燒,14日又來到單日確診將近900例,隨著疫情逐漸升溫,接下來國旅、餐飲業恐怕又將迎來海嘯。有餐飲業者表示,近期內用的消費者已經明顯變少,取消訂位的衝擊將陸續浮現,因此現在業者想方設法,無論是轉型改賣原物料,結合線上線下做電商,或者加入外帶外送等等,關鍵都是要創造好的消費體驗,開闢新客源、留住回頭客,才有機會在新一波衝擊中存活下來。
店員vs.顧客:「那這樣一共是134元,載具嘛,(嗯) 有會員嗎?」
消費累積點數,吸引會員持續上門,但這樣或許還不夠。這家創立近30年、全台分店超過30間的咖啡品牌,主力客群40歲以上、多半習慣內用,去年受疫情衝擊,導致人流大幅減少,業者今年啟動轉骨工程,創造更多回頭客。
標榜飯麵套餐現點現做,業者第一步是打造明星商品,讓用餐與咖啡館產生連結;另外也與知名連鎖餐飲、米其林餐廳合推年菜等聯名商品,進一步拓展市場。
連鎖咖啡品牌總經理劉人豪:「因為有些人其實他可能不喝咖啡,有些人中午以後不喝咖啡,五點以後不喝咖啡,所以我們希望說他有更多的目的性,可以在我們咖啡廳裡面去做一些的,過來的一些意義跟目的跟行為,所以我們才在今年會打造說,全台灣最好吃的連鎖咖啡品牌,也是因為這個目的。」
疫情加上高通膨,逐漸改變消費習慣,包括品牌忠誠度降低、網路宅經濟盛行,以及對健康衛生要求更高,業者嗅到趨勢,重新定位也找商機。
連鎖咖啡品牌總經理劉人豪:「既有產品的開發它會需要一些時間,跟你需要去做一些試錯,但是比較快速跟最直接的做法,是跟既有的知名品牌去做合作,其實就把我們自己當電商,而不是把我們的產品丟去電商,其實它的概念就是,我就把我自己當通路,我就是一個顧客的生活體驗中心。」
連鎖集團資源較多,一般中小型餐飲面對疫情、壓力更沉重,這家去年4月開張,原本集結多種品牌的微型美食街,近期被迫路線調整,轉型再出發。
結合其他餐飲店老闆,研發醬料或濃縮雞湯等半成品,找食品廠代工後,就能大量採購降成本。
餐飲顧問公司創辦人魏昭寧:「例如我原本做一個很棒的紅酒燉牛肉,那你就只做紅酒醬 然後不要放牛肉,讓他可以彈性去做成麵,彈性去做成鍋等等,就是你要讓它這個產品的成本,可能也不能太高 然後做到商品化,另外一個部分就是想想看,真的如果我覺得整個成本很高的話,就把規模變小 降低人手。」
食材成本高漲,餐廳人手又不好找,魏昭寧轉型成原料供應商,可以賣給餐廳或透過電商賣給消費者。根據點餐系統業者發布的2021餐飲景氣白皮書發現,疫情加速餐飲電商化,外送等線上交易占比從2019年第四季的2.5%,增加到2021年第四季的10%,大幅暴衝4倍之多。
餐飲顧問公司創辦人魏昭寧:「一定是大家能夠共享行銷資源,共享採購等等才行,要不然每一個街邊店單打獨鬥,真的很痛苦,很困難,非常辛苦,而且人才也缺 成本又漲,店租也不降對不對,這件事情很現實,那食物當然要吃啦,但是的確整個大環境的方向跟氛圍,我覺得餐飲還是在這一波是蠻辛苦的啦。」
數位行銷專家認為,餐飲業留住5%的熟客,就能提升至少2成5業績,縱使消費習慣改變,只要優化體驗、吸引顧客回流,一樣能在疫情衝擊下屹立不搖。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