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凌晨這次地震,震醒了不少台灣人,因為搖晃的程度大,時間也很久,氣象局也罕見的對外表示,台灣至今已經發生了三次6.0以上地震,推估很有可能地震活躍期已經上升。更有專家學者表示,海溝型地震的百年周期到來,未來仍就得小心留意,有更大的強震發生。
資深記者藍于洺:「在23日一點多的時候,在花蓮這邊發生規模6.6的強震,有專家指出這個地方,已經將近半世紀沒有出現這麼強的強震,也推估說未來會進入地震的活躍期。」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台灣的地震的情況,有延續去年那種較為頻繁的這種狀況,有在懷疑啦,或者甚至我們認為說,很有可能台灣周邊地區,甚至全世界,這個地震的活躍期,開始在上升。」
這次地震位於板塊碰撞區域位置內,從1973年來看、將近有半世紀時間,這地區附近構造或鄰近構造,只有發生15次地震,都沒發生規模超過6.0以上地震,中小型地震非常多,但要像這樣的大地震,相當少見地震活動頻繁,尤其這回323地震,讓氣象局罕見的對外提到了地震活躍期的說法。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它這個是菲律賓海板塊,逆衝到那個歐亞大陸板塊上,就是說這個其實是,海岸山脈的造山運動,利用這三分鐘的歷程,演示了一遍這四百萬年來,我們的海岸山脈是怎麼造山的。」
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中央山脈有台東縱谷相隔的海岸山脈,地質結構很不同,菲律賓海板塊,從東南往西北逆衝到歐亞大陸之上,是這次地震的原因。
根據長期平均值,一年中規模超過6以上的地震約為2.5個,今年至今已3次,學者認為,台灣周邊地區,甚至全世界地震活躍期,很可能已經開始上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所以地震活躍期,在我這邊已經是講了二十幾年了,最近氣象局也開始意識到,的確有這樣的活躍現象,地震啊在某個時期比較活躍,在某一個時期又比較平定,簡單的講過去兩三百年來講,上半世紀地震多下半世紀地震少,一個平靜期一個活躍期,構成一個周期。」
中南部幾個大斷層附近地區人口多,像九重坑、大尖山、六甲斷層、蘇花、後甲里斷層5大斷層,都是需要注意的區域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百年地震周期,我們說受控於海溝型地震,海溝型地震來之前,其實陸地這邊都已經被擠變形,所以會有一些陸地上的重大規模地震,接著海溝型地震之後呢,陸地還會回彈,又產生一系列的重大規模地震,這一串地震就構成一個地震活躍期,能量釋放完了它又進入平靜期,等待下一次的下一個周期,這個是所謂的百年的地震周期。」
天搖地動震驚全台,不只建築物得建堅固,防震觀念也得建立,若真的發生地震,傷害才能降到最低。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