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討論也分為兩派,共存跟清零,尤其在去年三級警戒後,開始漸漸微解封,到後來年前爆發工廠員工群聚案,風向也轉變,從清零轉為共存,最大原因是大多Omicron的確診者都是輕症,所以民眾也認為可以慢慢與病毒共存,而專家學者則分析,目前我們走的是台灣模式,處於共存與清零的中間點。
口罩是上班必備的裝備之一,除了喝水、吃東西,在辦公室裡,仍然是口罩不離身,這樣的生活模式、還有疫情訊息已經融入民眾日常。
團購電商行銷人員溫溫:「現在聽到疫情會有一點麻痺了,我只能提醒我自己,就是該戴口罩要戴好,然後該消毒要消毒。該打疫苗要打疫苗。比較傾向的方向是,我希望能夠跟這個病毒共存。」
不管是開始減低對病毒的恐懼,或是仍然害怕成為確診者,唯一同點就是,上班第一件事開始消毒桌面、加強衛生習慣,對疫情的焦慮、也成了社會關注議題。
記者劉俐均:「已經延燒兩年的疫情,已經讓不少民眾都出現了疲乏感,所以現在網路上也出現兩派的爭論,就是共存或者是清零,以共存來看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以及Omicron大多都是輕症,或者是無症狀的患者,而且每年都可能會面臨不同的變種病毒,而另外一派就是清零派,他們則是認為因為Omicron,傳染力強確診率高,另外以現階段的防疫來說,我們是可以清零的,只要做好隔離以及疫調,就有清零的可能。」
網路溫度計營運長林慧珍:「從中秋之後這個共存的聲量,就一路就開始起來了哦,但是當然最明顯的可以看到這一波,也就是說年前到二月份開始的這一波,你會很明顯看到共存整個飆得非常非常高。大家就開始會覺得說,因為它輕症,所以其實我們是可以跟它共存的。然後而且這樣子因為它比較輕症,大家沒有必要在這兩年下來,已經耗費這麼長的醫療資源,那醫療資源也被耗得太多,那既然是輕症,那我們是不是大家就共存。」
依照網路聲量來看,轉折點從2021年9月開始,逐步微解封,直到年前再度爆發工廠群聚確診,但風向已經開始轉變,疫苗施打普及、還有重症率已經明顯降低,全球都吹起一股共存概念,歐美部分國家甚至解除所有防疫措施,而我們台灣,則走在清零到共存的中間點。
指揮官陳時中:「台灣的模式基本上就是,我們就是非常注意第一個,我們是注意所謂的防疫的韌性。換句話說防疫不是只有強度,你要顧及正常的生活,那第二個我們大概是全世界最透明的,幾乎是每天出來跟大家報告,要讓大家了解我們的政策,或解答各方面的一些疑問。」
專家分析,在新冠病毒的防疫之路,創造出台灣模式,不管清零或是共存,最重要是降低民眾確診機率,在經濟與防疫間,取得最佳平衡點。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