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第2劑COVID-19疫苗將於16日起開打,接種須知特別提醒,可能出現「罕見且多數為輕微」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且第2劑、30歲以下男性發生率較高,接種後若出現胸痛、心悸等狀況,應立即就醫。
另外,學生第1劑意願書內含調查是否懷孕,曾引起家長疑慮,衛生福利部當時解釋可在接種當天由醫師問診填寫。新版的意願書仍保留這個欄目。
近期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專家建議12至17歲青少年應接種第2劑BNT疫苗,並印製新版意願書,重新讓學生及家長填寫意願。
教育部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12到17歲學生施打BNT第1劑總人數為109萬4429人,依照衛生福利部規劃,第2劑流程比照第1劑,須間隔12週以上,家長須詳閱「接種須知」,並簽署「學生接種評估暨意願書」。
學生可選擇在校園集中接種,或是自行到醫療院所。即便已預定在校園接種,臨時因個人因素或醫師評估不施打,後續仍可到預約平台登記。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2月公布的「BioNTech (BNT162b2) COVID-19 疫苗學生接種須知」,除提醒接種禁忌和注意事項外,也特別以粗體和紅字標明,青少年接種mRNA 疫苗後可能出現罕見且多數為輕微的心肌炎、心包膜炎,且第2劑發生率高於第1劑;30歲以下男性發生率較女性及其他年齡層男性高。
接種須知強調這類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率極低,且臨床預後多數良好。但仍提醒學生接種後28天內,若有疑似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 ( 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 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 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務必立即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
另外,今年9月校園接種第一劑時,意願書內含調查學生是否懷孕,教育團體擔心涉及隱私。指揮中心當時解釋,懷孕是打疫苗要顧慮的因素之一,意願書上的評估項目,會把可能顧慮的狀況列出並由醫師問診,但若不回答,也可在接種時私下諮詢醫師。
衛生福利部12月公布的新版意願書,於「接種前自我評估」項目仍保留懷孕的欄目。
教育部日前已發函各縣市,提醒將上述須知提供家長參考,充分評估並決定是否讓子女接種。教育部也建議學校與轄區衛生局規劃集中接種時,盡量避開安排重要行事曆(如期末考、修業式、學測、寒假等)。(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