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全世界專家都還無法掌握全貌,新冠肺炎康復者,痊癒後的另一個長期抗戰,就是後遺症,根據國外研究,不少人會出現焦慮、呼吸異常、肌肉疼痛、腦霧等等症狀,而這就相當需要跨科別的整合性照護門診,提供身心協助和復健,今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後,北醫附醫很快地在患者住院時,就啟動復健計畫,幫助他們能更快恢復健康。
物理治療師仔細觀察A先生的呼吸和步伐,血氧濃度、心跳速率等等,都在掌握中,不時給A先生鼓勵,跑步機快走、踩腳踏車,都是訓練A先生的心肺功能,他五月確診住進醫院,治療了快兩個月,當初重症插管,和死神拔河,出院後,規律回診復健,身體越來越好。
新冠肺炎康復者A先生(化名):「因為長期臥床,所謂長期其實也沒有很久,但是肌力流失,所以在做這個復健的運動的時候,就是身體的負荷會很大,會很辛苦,但還好林醫師的這個團隊,是幫我做一個比較就是量身訂做的,就是由簡入繁,慢慢在做。」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林昀毅:「(還有一種復健是)職能治療,比較偏重在於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手部功能的訓練,然後除此之外,我們很多新冠後遺症的病人,有這種腦霧、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反應變慢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最新的這種體感遊戲治療,還有這個所謂的AR,擴增實境的遊戲治療,來藉由遊戲來訓練病人的這些短期的記憶、反應度、敏捷度、注意力。」
對新冠肺炎病人來說,從確診到檢驗變陰性,病毒雖然消失,但卻是另一場長期抗戰的開始,因為得面對種種後遺症,根據牛津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的研究,他們針對27萬名新冠肺炎康復者,進行一項回溯性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有37%的患者,在確診3到6個月後,至少還會有一種因為新冠病毒導致的併發症,其中焦慮、抑鬱佔15%是最多的,其次是呼吸異常、腹部症狀,還有認知障礙等等後遺症。
北醫附醫防疫專責病房主任周俊良:「出院之後其實最常見的抱怨(後遺症困擾),第一個就是咳嗽、呼吸困難,跟四肢無力,在我的手上有幾個追蹤了三個月的病人,在追蹤了他的電腦斷層影像之後,在很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他(透過復健)還是有機會變好的,也就是說他的肺部纖維化,感覺上是有跟他住院當中比較起來,是有在進步的趨勢。」
新冠肺炎康復者A先生(化名):「(出院以後)周遭的朋友變少了,大家都有家庭、老婆孩子,雖然你說你好了,大家寧可不要跟你接近,因為對這個病所知太少,你還會不會傳染?會不會怎麼樣?」
北醫附醫透過跨科別團隊,來做整合性的追蹤,更能幫助到病患,而不只生理,康復者回到社會後,還得面對很大心理壓力。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林昀毅:「(康復者)他其實是需要非常多的資源,跟科別的專業來一起來照顧,那這個坦白講已經超出,我們原本的醫療體制,或是原本的這個醫院的系統,或是原本的健保給付的系統可以支應的,所以其實在歐美先進國家,他們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跟人力,來成立像這樣子的門診復健中心,還有整合的門診。」
後新冠整合性照護門診,目前在做的醫院很少,對康復者的身心照顧,政府需要多投入資源,能讓整個社會對疾病,不至於過度恐慌,也可以幫助去標籤化。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