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5)日的記者會上分析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統計自5月11日到7月4日有675人死亡,其中有17.5%的死亡個案有簽署DNR,也就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有一定比例其實救得回來,這翻話引發許多前線醫師不滿,胸腔重症醫師陳秀丹說重話,不要汙衊執行DNR醫囑的醫師。北市聯醫主治醫師姜冠宇也表示,這無疑是打擊第一線人員的士氣與撕裂醫病信任。
胸腔重症醫師陳秀丹表示,雖然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簽DNR是基本人權,但絕對不是造成目前台灣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值的原因,「請不要污衊執行DNR醫囑的第一線醫師,也請不要藐視簽署DNR病人或家屬的智慧,維生設備的不給或撤除都是為了一份愛。」
他更說,真正有在第一線照顧重症病人的醫師,就會清楚的知道,要做出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丶不插氣管內管或者是要撤除維生醫療,都有一定的標準,必須有2位相關專科醫師認定生命末期,經過許多的考量,不會只看一張DNR單子就決定。
陳秀丹強調,台灣過去因為無效醫療造成許多病人受苦,家屬的無奈和身心經濟的壓力,絕對不是身體健康,養尊處優的人所能想像。在疫情時代,有限的醫療資源合理的分配很重要,當1位重症末期病人耗用1床加護病房時,也代表著其他可從加護病房的照顧而重拾健康的人,失去1個被救治的機會。
他解釋疫情發展初期,本來死亡率就會特別高,因為社區爆發剛曝光時很多母數都藏在社區尚未被發現,所以我們看到的案例總體而言都是其中特別嚴重的。此外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撐得住疫情爆發時的衝擊,此時醫療量能不足,這才是造成死亡率大幅提升的因素。
他補充醫療支持不足還有更細節的點,就是當時醫療系統處置無法達到對病人的最即時、最優化,例如疫情5月中旬爆發,但6月初,瑞德西韋才改成由醫院內部給予,在此之前,都是寫信給地方衛生局審核,藥物才過一段時間來,最好的處置時間很容易錯過,而現在還有單株抗體如casirivimab+imdevimab處置,雖然都配藥到醫院,卻都還是要聯繫指揮中心,「我真的不太懂這個會拖到處置時機的流程意義在哪裡,這中間是不是還有太多的不信任?」
針對這個議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有幫忙緩頰,張上淳是在陳述有17.8%死亡個案中曾簽署DNR的事實,並不是要表達故意不救患者。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