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水情嚴峻,除了民生用水受到限制,科學園區的廠房也正面臨考驗,像是不少科技大廠,已經開始啟動水車載水,從2月開始新竹科學園區平均一小時就會有一輛水車出入,而為了應急,新竹也啟動北水南調,以及淨水廠、抗旱井、海水淡化廠做水源調用,盼能盡快挺過旱災。
記者劉俐均:「水情嚴峻尤其在新竹科學園區,要面臨到的是生產考驗,以半導體來說每天的用水量非常地龐大,在減量之後竹科每日用水量大約在15(萬)公噸左右,而政府現在在新竹也祭出了,北水南調以及啟用抗旱井,海淡廠還有回收水多管齊下來抵抗旱災。」
面臨56年來最嚴重旱災,各大科技廠如臨大敵,旱象一日不解,恐怕就會威脅到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
以整個大新竹來看,一天就需要53公噸水,儘管農田已經休耕,光是民生用水和竹科用水,就已經入不敷出,而目前針對新竹科學園區,水利署是採取「減供不停供」的政策,新竹市府也因應竹科廠調動水車,將會研擬規劃交通路線。
新竹市工務處代理處長葉時青:「工業用水可以到客雅水資源中心,去取RO的淨化水,因為他就是給科學園區一個冷卻水的使用。科學園區的廠商如果有需求的話,其實都還是可以跟北水局做一個申請,那就可以去現場去載水,但是抗旱井的位置相對於偏遠,他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就是他會經過私人的土地,或是車輛比較不適合到達,這個時候就必須要透過地方政府,去幫忙做協調。」
除了回收水、抗旱井可以提供工業救急,在新竹南寮設置的海水淡化廠,屬於臨時機組,每天生產1.3萬公噸的水提供給淨水廠分配,原定只會供應到5月,但缺水問題恐怕不是短暫性,經濟部也有計畫,將海淡廠設為長期使用。
北水局正工程司謝呂賢:「長期來講我們水利署是有規劃說,在新竹地區會也是在這個基地再把它擴大,那會規劃一個比較大量的大概是10萬噸的海淡廠,那這個還在規劃中。」
海淡廠優勢是供水不受天氣影響,取用海水容易,但要救水荒僅僅一個海淡廠夠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點出,台灣鬧水荒不是突發,要想辦法開源之外,其實節流也是一大重點。
李鴻源強調,可以增加設立汙水回收場之外,也要提升使用成效,來補強工業用水的缺口,如今除了期盼梅雨季能夠解救燃眉之急之外,政府應該要有對策、來因應隨時可能爆發的旱災,做好超前部署,才是上上之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