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這起地震讓全台民眾有感,現在更有學者預估,百年大震即將到來,但氣象局針對這樣的說法給予保留態度,表示地震無法預測,僅當作參考。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10日這起地震其實算是「適當的能量釋放」,因為過去三年規模6以上的地震不多,10日這起地震,就可以釋放約5.6顆原子彈,適當的釋放能量能減少更大的地震發生。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要注意地震的發生,這樣子提醒是非常好的,不過如果說百年大震即將發生,如果以這樣想法來推測,它就有相當大的差異存在,我們到目前為主還沒有辦法預測地震。」
測報中心尊重學者論點,表示提醒示警是好事,但對於掌管國家地震事務單位,對於「百年大震即將發生」,持保留態度,僅當作參考,表示地震有其重複性,但地震不可預測,沒有有效預測方法,地震也沒有固定週期,不少地震專家也有相同看法。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草木皆兵如果要提升應變能力,其實是有需要的,因為我們需要隨時都有準備,那可以是另一個說法,百年週期這個事情,它能不能相信,那我會說每一個地震都有它的週期,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它要在同一個地方,重複的產生破裂,那這樣週期的算法才有依據,它不會是一百年前發生在台北的一百年後我發生在花蓮,這也算同一個週期,它不算同一個週期。」
不少專家表示,地震週期循環無法預測,台灣地震科學觀測史從1897年開始,至今才百年出頭,參考資料不多,研究地震20多年的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台灣位處地震帶,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尤其是前3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10日這起宜蘭縣外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有一段時間是累積能量,就像我們921之前它都是在累積能量,長期都是在累積能量,那時候地震比較少,那累積到120顆(原子彈)以後,就在1999年9月21日那天,爆發了規模7.3的地震,那這個是主震釋放的46顆原子彈,昨天晚上那個天搖地動,那個是6.7嘛一下就是放了5.6顆。」
2000年到2016年可視為台灣地震火藥期,每年地震平均釋放約9.25顆原子彈能量,但2017年開始又進入平靜期,地震釋放能量偏少,根據郭鎧紋計算,2017年,僅一起規模6以上地震(6.1),全年共釋放約0.7顆原子彈能量,2018年兩起規模6以上地震(6.3及6.1),全年釋放2.1顆原子彈能量,2019年規模6以上地震也兩起(6.3及6.2),全年釋放約2.4顆原子彈能量,明顯偏少,10日這起地震相當於5.6顆原子彈能量,加起來今年規模6以上釋放能量已相當於7.1顆原子彈,大幅拉近與標準的距離。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西部有滿多的斷層,其實是可以累積多相當多的能量,就昨天的5.6(顆)一發生的時候,一下子就降到19(全年總顆數),我們主要的地震在東部外海的地震,甚至是東北部,都跟隱沒帶(地震)有關。」
百年循環說尚未被證實,但地震難預測平時做準備,未雨綢繆能減少災時損傷。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