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吃雞,根據資料統計,一年大約吃掉5億7千多萬隻肉白雞肉,國內雞肉市場需求大,但國產雞的供應卻不夠,也連帶讓進口雞肉量也創下新高,這就讓不少養雞產業憂心,因為國產雞價格較高,許多餐飲店、小吃店會選擇較便宜的進口雞肉,影響台灣養雞產業。

還有將雞腿切成塊狀,汆燙後,與山藥蛤蠣一塊放入砂鍋裡燉煮,色香味俱全的雞湯,讓人食指大動,但其實這兩道菜用的雞肉卻是大不相同。
餐廳研發主廚顏俊雄:「這個進口的話它皮比較黃,油脂也會比較多一點,像這本土的我們幾乎來煮湯。」
依照雞肉顏色、外觀,就可以分辨國產跟進口雞肉差別,價格上其實也落差很大,成為餐飲業者、小吃店的選購肉品的依據。
餐廳研發主廚顏俊雄:「價格方面在市場的話,本土雞跟進口雞,價差約每公斤在60至70元,有所不同,因為有的進口的適合在熱炒,像一些炸雞腿或雞丁選擇進口,一些湯品的話,或是白斬雞的話,我們是用在於本土的雞肉。」

依照養雞協會統計,近10年,國產白肉雞供應量從平均每週378.6萬隻,成長到去年平均每週442萬隻,但進口量也從平均每週223.95萬隻,成長到去年平均每週397.86萬隻,到了今年七月,市佔率更是一舉突破6成。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理事長陳國村:「國產產量440到450萬隻左右,進口大概2.85萬噸,平均起來是510幾萬,比台灣還多,但是我們產業就一直有危機的意識,國產的毛雞(價格)也不敢拉升。」
國產白雞肉的平均交易價格,以七月來說每公斤51.03元,進口雞肉,平均29.12元,相差一倍,便宜的進口雞,也順勢搶佔市占率。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長李宜謙:「進口不論生產成本、價格都是相對我們國產雞肉都比較低的,所以在價格方面,確實他們比較占優勢,但是我們國產品,其實我們有自己的優點,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新鮮。」

進口雞肉價格低搶市,也讓國內養雞業者質疑,沒有標示資訊,就怕食材不新鮮,提出要統一標示分切、屠宰日期。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長李宜謙:「消費者不知道,他到底在國外已經屠宰多久時間,才進到國內來,這是第一點,而且他們認為我們自己標示這麼清楚,進口雞肉卻沒有這樣要求的話,顯然是有不公平的競爭,年中有跟幾個通路合作,透過他們自願性的去標示屠宰日期,可是通路這邊普遍反應不是很理想。」
農委會強調,目前與食藥署也有在研擬,明年將要求進口雞肉,標示完整屠宰、有效期限、來確保台灣的雞肉市場,能夠公平競爭。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編輯推薦

今年爆喜訊?羅志祥留「2字」親證實粉絲驚訝
娛樂

部桃爆出群聚感染 首位確診醫師自責「哪個環節出錯?」
生活

幫高國華慶生還送大紅包 陳子璇「心甘情願」原因曝
娛樂

分開李榮浩304天!楊丞琳曬「超甜抱抱照」閃瞎粉絲
娛樂

新冠多恐怖?肺部損傷疤痕照曝光 無症狀也躲不掉
全球

不捨二女兒嫁人?吳宗憲「拒朱立倫外甥拜年」嗆:賠錢貨
娛樂
網友回應